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全年安排省重點建設項目1508個、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新增籌集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于18萬套(間),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00個以上。做深做實項目前期工作,實行優質要素集成供給,提升項目成熟度。深化企業投資項目落地便利化改革,推廣運用審批告知承諾制,探索低風險項目極簡審批和投資成本分攤機制。用足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增發國債等資金,額度分配向項目準備充分、投資效率較高的地區傾斜。加快基礎設施領域REITs發行擴募和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提高存量資產盤活效率。完善投融資機制,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細化出臺鼓勵民間投資重點行業目錄,持續向民間資本推介示范項目和應用場景,讓民間投資進得來、退得出、有得投、投得好。
完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進一步打通跨江跨海和出省大通道,打造交通強國先行示范省。鐵路方面,開工建設漳汕、合湛高鐵和西麗高鐵樞紐、廣州東至新塘五六線等項目,建成梅龍高鐵、新白廣城際鐵路等,推進廣清永高鐵前期工作,加快廣湛、深江、珠肇、深南、梅武等高鐵和粵東城際、南珠(中)城際、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建設。公路方面,建成深中通道、黃茅海通道和信豐至南雄、龍川至尋烏高速公路,推進獅子洋通道、惠肇高速惠城至增城段、陽春至信宜高速公路等建設,加快廣深、廣澳、廣昆、京珠南高速等擁堵路段改擴建,開工建設跨汕頭灣新通道,推進普通國省道提檔升級。機場方面,開工建設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推進廣州白云機場三期、深圳機場三跑道等擴建工程。水利航道方面,推進全省水網建設,加快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和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二期建設,規劃建設雷州半島輸水儲水網絡,開工建設北江航道擴能升級上延工程,加快西江肇慶、云浮和北江韶關、清遠等港區內河碼頭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方面,推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等融合基礎設施,布局重大科技、科教、產業技術等創新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方面,建設一批地下管網,完善城市防澇排澇工程體系,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提振和擴大消費。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消費樞紐,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6個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加強消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示范智慧商圈、特色步行街。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和服務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推動直播電商、智慧零售等健康發展。促進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家電家居等大宗消費,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培育發展商貿流通骨干企業。更大力度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加強農村充換電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便利優質工業品下鄉和鮮活農產品進城。積極發展夜間經濟,培育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提高“食在廣東、游在廣東、購在廣東”美譽度,引領消費新潮流、新時尚。我們在教育、養老、醫療、地下管網、保障性住房等方面有龐大的需求,要善于把握這些領域涌現出的發展機遇,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優化經營主體省內遷移通辦服務,打造大灣區統一大市場公平競爭先行區。持續規范招標投標工作,推動各類公共資源交易納入統一平臺體系,促進要素和資源市場統一、商品和服務市場統一。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真正讓監管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
我們要發揮市場規模大、市場化程度高的優勢,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