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弩發言。圖片來源:南方新聞網
“隨著我國醫改不斷深化,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但離老百姓‘病有所醫’‘病有良醫’的健康夢完全實現還有一定距離。”省人大代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弩圍繞“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話題談了自己的思考。
張弩首先分享了一個案例:一位腫瘤患者,希望從茂名高州趕赴廣州就診,卻因交通、住宿、陪護成本高而感到為難。于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家團隊利用5G網絡遠程指導手術,在廣州根據實景展示線上指導,由高州市人民醫院醫生在當地線下主刀,雙方“隔空”聯合完成一場復雜的手術。
“患者足不出縣,就享受到高水平專家的服務,基層醫生也在指導中得到提升,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定向擴容和下沉。”張弩建議,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互聯網醫療,更加精準地把優質醫療資源定點投放到基層,讓更多老百姓“零距離”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去年底,國家衛健委印發了《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張弩認為,隨著AI在衛生健康領域的應用鋪開,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將迎來飛躍,群眾也將體驗到更豐富、更便捷、更精準的“零距離”優質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