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不斷拓寬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之路,以創新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煥新、增強新質生產力要素支撐……聚焦科技創新,參會的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建議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
以科技賦能產業鏈??
開辟經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省政協委員、華南農業大學電子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岳學軍尤其關注科技創新對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作用。她認為,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基礎上,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煥新,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進而實現生產力的質變躍遷。
“廣東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布局建設多個高水平創新平臺,產出一批科技創新成果,有力支撐了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岳學軍說,要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強省建設,強健廣東科技自立自強的“筋骨”。
岳學軍建議,用高質量科技“武裝”全省現代化產業,推動前端研發和后端應用有效聯結,強化全省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同時,攻關“卡脖子”技術,鍛造“撒手锏”技術,以科技賦能產業鏈,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拔節生長”、未來產業“應時而生”,提升我省產業在全球分工體系和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彼此牽引、互為支撐。省政協委員、韶關生物經濟高等研究院院長、廣東伯克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飛曾多次參與幫助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料藥監管創新基地的招商引資。“對于全省生物醫藥產業鏈的完整性而言,這一基地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王飛說,近年來,廣東省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而鼓勵創新原料藥發展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建議持續加大政策激勵力度、強化要素支持保障、深化政務服務改革、全面優化市場環境,不斷塑造產業創新發展優勢。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發展一批活躍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
以創新為翼,廣東逐綠向新,能源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新能源產業已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聚焦氫能產業發展,省人大代表,中山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武兵專門開展了調研,他說,氫氣的密度遠小于空氣,在常溫常壓下運輸體積非常龐大,這意味著氫氣的運輸效率很低。而氫氣液化后體積可減少至約1/800,可極大地降低運輸成本,提升氫能源運輸的安全性。他建議在珠江西岸布局液氫相關的核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積極破解氫能源運輸難、成本高等難題,推動氫能產業鏈發展。
省人大代表、佛山仙湖實驗室燃料電池結構組件研究室主任李光福在電解水制氫、氫燃料電池等領域有近20年的科研經歷。在李光福看來,推動能源產業科技創新,基礎研究是根基。他建議建立健全基礎研究項目資助體系,強化對基礎研究人才的穩定支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李光福認為,要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壯大核心技術能力突出的科技領軍企業,培育掌握產業“獨門絕技”的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一批活躍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引進和轉化決策機制,優化科研評價體系,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設立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幫助科研人員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省政協委員、珠海納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雷震也關注科技成果轉化話題。雷震說,納金科技從海外吸引人才、引進技術,與高校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產權合作,并設立了自己的總部和研發中心,進行前沿新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落地,企業實現了快速發展。“要進一步注重科研企業產業化落地的過程,加大對成果轉化的支持。”雷震建議,用好政策和金融配套的支持,將新材料產品推廣應用到更多的領域,同時持續梯度式開發出更多創新材料和應用技術,提高轉化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