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下午,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代表建議“提辦對接”活動現場人氣滿滿,來自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坐成幾排,與代表們面對面交流,就相關建議形成初步交辦意見。
“我是來自農村的代表,現在發展功能性農業與大健康產業潛力很大,但我走訪調研時,還遇到一些產業鏈條、品牌建設方面的問題。”省人大代表、廣州市從化區江埔街錦二村村民潘翠玲來到省農業農村廳的“攤位”前,講起了今年參會帶來的建議。
潘翠玲說,應當大力引進高附加值農作物品種和藥食同源作物的種植,扶持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提升廣東農產品的經濟社會效益。
“您的建議很有針對性。”工作人員邊記錄邊介紹目前廣東出臺的政策,并記下了潘翠玲的聯系方式,“后續的辦理情況,我們會再聯系您”。
省人大代表、珠海市關愛協會會長崔云香關注的普惠托育服務話題,涉及發改、教育、衛健等不同部門,在現場,她逐個部門問過去,都獲得了積極答復。
“這樣的形式很創新、很開放,我們可以與各個單位面對面溝通,交流起來更有溫度。”崔云香說,“普惠托育涉及多個部門,我建議各部門要打通數據,讓老百姓能更清楚了解托育機構的發展現狀。”
除了方便現場跨部門溝通,“提辦對接”活動也幫助一些代表厘清了調研思路。
“月子中心是哪個部門監管?”“那托育服務呢?”同樣關心普惠托育話題的省人大代表、廣州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林鸝,來到省衛生健康委的“攤位”前,拋出一串疑問,工作人員一一作出了解答。
林鸝說,現在很多媽媽選擇月子中心作為產后護理場所,但月子中心的監管與大家的期望還有差距,希望各部門能形成監管合力。“我之前調研時的疑問,剛剛都厘清了,后面再調研就有更明確的方向了。”林鸝說。
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不僅增進了人大代表與承辦單位之間的了解信任,也有助于提高代表建議的辦理質量和效率,切實推動民生問題的解決。
“從現場看,代表的反響非常熱烈,和承辦單位的互動也很踴躍,甚至超出了預期。”省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東江介紹,這是省人大常委會和各承辦單位創新機制,利用大會召開時機,近年來首次專門舉辦“提辦對接”現場活動,取得良好成效,接下來將進一步提升活動質效,為助推廣東高質量發展貢獻代表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