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按照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日程安排,代表分組審查計劃和預算報告,深入了解我省宏觀政策與財經政策的走向,并結合自己的履職身份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
代表們表示,2024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廣東迎難而上、頂壓前行,堅定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今年計劃和報告各項指標設置符合廣東發展實際,進一步穩增長擴消費促投資,加力實施惠企利民政策,持續加強民生保障,扎實推進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計劃和預算報告配置財政資源有精度、回應民生關切有溫度,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省人大代表、惠陽城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李卓倫說,建議在一般性轉移支付分配中,增加對區級財政的支持。
他建議,在專項債券和超長期特別國債申請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更好保障跨市域交通設施建設,促進區域融合發展。
專項債券成為不少代表關注的熱點。“近年來,中央新增安排了多項專項債券,這對地方經濟發展非常有利。但地方基層在申請債券資金時,存在前期準備工作做得不足等問題,導致無法按進度要求使用資金。”省人大代表,東莞市莞城街道黨工委書記、一級調研員陳釗希望接下來能夠加大力度為地方申請和使用專項債提供指導支持。
省人大代表、東莞科技創新金融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管理部經理陳沛和認為,預算報告通過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積極爭取國家增量政策持續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等措施,可以進一步提振消費、有效擴大投資規模、增強經濟內生動力、推動經濟增長,進而確保財政收支規模穩中有增。
“2025年計劃和預算草案是積極、合理和可行的。”他建議,要做好中長期財政收入形勢分析研判,保障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過程創新鏈構建、科技創新支持與人才培養的支出。
此外,持續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得到許多代表關注。報告提到,今年全省將安排703.63億元,其中省級安排306.47億元,支持辦好省十件民生實事。“民生保障持續加強,重點民生支出呈不同幅度增長,這體現了廣東高度重視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發展。”省人大代表,農業銀行汕尾分行副調研員、高級經濟師陳麗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