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經表決,高票通過了關于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
這意味著,報告中群眾特別關心的“2025年省十件民生實事”也正式確定下來,成為新一年省政府辦好民生大事小情的“任務書”——
為超2.5萬名65歲以上失能老年人免費提供健康管理、康復服務、心理支持等服務;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提高;開發儲備超5000個公益崗位;打造150個以上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牽頭的幼兒園共同體;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托位數不少于5.5個……
為了更好把民生實事選到群眾心坎上,這一次,廣東創新民生實事遴選工作機制,首次由省人大常委會測評候選項目,首創“聽取審議報告+測評”模式,是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體現在民生實事上的一項重要探索。
開創性地評與議??
從12項候選中圈選10項
民生大事、關鍵小事千頭萬緒,如何充分聽取民意,選出2025年最緊要的十件?
廣東從2011年起開展省十件民生實事,每年十件民生實事的產生主要由省政府征集、遴選、提請省人大會議審議。
不同的是,今年省人大常委會全過程參與,從征集、遴選,再到決議、監督、評價,全流程各環節納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運行的軌道,讓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
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24年9月,省政府啟動民生實事征集遴選工作,省人大常委會廣泛征集省人大代表意見,還在基層立法聯系點、預算工作基層聯系點、代表聯絡站等聽取民意。
待候選項目大盤子形成后,省人大常委會全面梳理比對2024年以來,代表關于民生問題的建議及辦理情況,并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見建議。
在當年11月底的省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全體組成人員對2024年省十件民生實事的實施情況報告進行審議,并對2025年候選項目進行測評,從12項候選項目中圈選出10項,得票高的入選。
對于這場極具開創意義的評議工作,不少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印象深刻。
2024年省十件民生實事干得如何?2025年哪些項目更迫切需要財政投入、更急需重點關注?當時的會議現場上,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共52人分4組進行審議和測評,現場討論熱烈,投票莊嚴規范。36人次發言、討論時間超5小時、投出52票、提出57條意見建議——
“省人大常委會推進民生實事項目測評的做法非常好,是一種創新。民生實事從12項中選10項,每一項都是關系到群眾的大事,每一票都很關鍵。”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吳以環說。
具體優選什么項目,會上大家充分討論。省人大常委會委員黃誠寬說:“2025年是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標的關鍵一年,繼續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省十件民生實事非常重要,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和資金安排力度。”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服務,今年單獨列為一項,非常有必要,我投一票!”省人大常委會委員陳建飚說。
“食品、藥品安全抽檢,不僅是加大力度的問題,應該是全鏈條、全覆蓋、無死角進行檢查,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處罰和打擊力度。”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趙坤建議。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余立鋼建議,民生項目確定后,要持續關注與下一年度預算編制的銜接;要持續關注項目的進展,尤其是財政資金的安排使用、效果效益,切實做好資金保障工作。
測評結果出來后,省人大常委會送省政府研究處理,由省政府列入政府工作報告,最終提交省人大會議審議。
為民辦事新機制??
形成閉環實現省域全覆蓋
翻開已經正式確定下來的省十件民生實事,養老、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和關愛服務排在前兩項,這也是省人大常委會測評時獲得滿票的兩項。獲得較高票數的就業、教育、生育、醫療等,最終在省十件民生實事中也排序較前。通過省人大常委會的全程參與,政府工作與群眾需求更加精準對接。
跨出民生實事評議工作這一步,究竟意味著什么?
“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眾聯系中起著帶頭作用,通過評議,更有利于了解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需要所在。”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省人大常委會全過程參與民生實事,不僅是在前期通過聽取審議和測評提出傾向性意見,還要全過程跟蹤監督項目實施情況,到年底還要對實施情況開展滿意度測評,“看似一小步、實質上邁出一大步”,這具體地、生動地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精髓。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何俊志認為,省人大常委會以民生實事評議為切入點,通過發揮人大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功效,選準、做實人民群眾最急需最緊迫的民生實事,提高財政支出透明度和民生投入效率,有力推動公共服務更加精準高效,也有利于拓寬群眾表達利益訴求的渠道,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達到以“民生小切口”推進“社會大治理”的良好效果。
事實上,省人大常委會開展這項創新舉措有著豐富成熟的實踐基礎。
早在2017年,深圳福田便率先探索由政府搜集群眾意愿,向人大會議提出候選項目,代表差額投票產生最終實施項目的舉措,受到社會廣泛好評。2019年1月,江門開全省地級市先河,探索市、縣、鎮三級人大同步實施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此后,省人大常委會專門出臺指導意見,推動這項發軔于基層的改革加快推開。
如今,全省的市縣鄉均已全覆蓋實施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在此基礎上,省級層面開展民生實事評議工作,形成省市縣鄉四級聯動的良好格局,使這一工作閉環更加完整、更加牢固,為省級民生實事工作蹚出一條新路。
不僅如此,基層民生微實事立辦制在全省多點開花,背后是“說話不白說”的好機制在發揮作用。
深圳、佛山、惠州、云浮等11個市的278個縣鄉人大已探索民生微實事立辦制,約75%設立了財政專項資金,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因為理順了機制、有了資金,僅2024年就推動解決了8000多件“關鍵小事”,包括道路硬底化、增設路燈巷燈、橋梁限高設施等。
圍繞省委關于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省域樣板的部署,至此,省人大常委會在全國首創了“代表常在、群眾常來、實事常辦”的“三常”模式和“省人大常委會評議+市縣鄉人大代表票決+基層民生微實事立辦”的三重架構,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框架下,將大會期間履職與閉會期間密切聯系群眾結合在一起,兩者互為補充,形成省域全覆蓋的為民辦實事閉環機制。
省人大會議閉幕了,2025年省十件民生實事的實施才剛剛開始。省人大常委會已經明確工作安排:省十件民生實事實施情況納入年度監督工作計劃,11月要聽取審議實施情況報告、開展滿意度測評,同時對下一年候選項目進行測評,真正形成評議工作閉環,真正實現議題來自群眾、充分聽取民意、重點突出民生、決策體現民主、實事惠及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