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元旦起,廣東多部地方性法規正式實施:《廣東省林長制條例》將林長制上升為法規層面,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管用制度,以立法支撐廣東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廣東還印發實施了省人大常委會粵港澳大灣區專項立法計劃(2024—2027年)。按計劃,今年擬制定兩部“小切口”地方性法規。
過去一年,省人大常委會聚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聚焦省委“1310”具體部署,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穩中求進推動地方立法工作高質量發展。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以來,省人大常委會共制定、修改的法規、決定項目18件,批準設區的市、自治縣法規、決定項目66件。
聚焦要點工作立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去年9月4日,省人大常委會正式印發實施省人大常委會粵港澳大灣區專項立法計劃(2024—2027年)。
這是全國首個落實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決策,由地方立法機關單獨編制的專項立法計劃。根據該計劃,從2024年起,省人大常委會每年推出2部“小切口”地方性法規,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法治保障,《廣東省促進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就業創業條例》和《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進口港澳藥品醫療器械管理條例》已出臺。“我們港澳青年對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就業創業的條例特別感興趣,條例中對社保、信用記錄、出行等方面作出了針對性規定,推動解決實際問題?!弊鳛橐幻愀矍嗄辏鬃R科技(廣東)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前感觸良多。
如何不斷加強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法治保障?
廣東通過省級立法,為科技成果轉化再“松綁”,《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去年10月起正式施行,全方位全過程多角度引領推動廣東科技創新工作創新發展。同樣去年出臺的《廣東省技能人才發展條例》則增加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結果區域互認等規定,填補了國家立法在技能人才評價方面的空白。
加力提速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廣東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條例》增強農村集體經濟活力,促進共同富裕;《廣東省促進產業有序轉移條例》為促進產業有序轉移,優化經濟布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聚焦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廣東省林長制條例》則細化林長責任區域的劃定原則,明晰各級林長職責,增加建立林長信息公開制度等規定,保障和促進林長制的實施和高效順暢運行。
圍繞民生熱點,立法回應群眾關切
增進民生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
過去一年,省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以立法“小切口”回應民生“大關切”。修改《廣東省華僑捐贈興辦公益事業管理條例》,健全捐贈財產監督管理體系,推動華僑捐贈興辦公益事業長遠健康發展;出臺《廣東省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條例》,注重推動構建跨領域跨地域“一卡通”服務格局,全面推進“多卡集成,一卡通用”;修改《廣東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增加見義勇為經費和基金依法接受監督、依法處理實施網絡暴力等規定,大力倡導公眾見義勇為、見義眾為、見義智為。
為切實解決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碰到的經費不足、城鄉發展有差距、農村等地區較薄弱等問題,去年,省人大常委會修改《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管用制度,優化公共文化產品和活動供給機制,強化系列保障措施,為新時期推動廣東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立法支撐。
圍繞社會治理,修改《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堅持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加保護當事人權益等規定,保障群眾獲得均等普惠、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修改《廣東省民用核設施核事故預防和應急管理條例》,依法保障廣東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公眾安全和健康;《廣東省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條例》出臺,進一步壓實企業主體安全責任。
與此同時,修改后的《廣東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條例》自去年9月1日起施行,進一步保障憲法法律的實施和監督,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備案審查工作創下多個“全國率先”
備案審查是保障憲法法律實施、維護國家法治統一的一項憲法性制度,是憲法法律賦予各級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
去年,廣東堅持加強憲法法律實施和監督,推進備案審查工作高質量發展,多個“全國率先”備受關注。審議備案審查條例修訂草案,在全國率先規定鄉鎮、街道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制度。同時,在全國首個審議省政府2023年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專項報告,率先推動實現省市縣備案審查報告工作全覆蓋,率先開展鎮街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試點工作等,使備案審查成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生動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省人大常委會去年還推動完善全省統一的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和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數據庫并打造3.0版,歸集省市縣鄉現行有效的各類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共1.4萬件。2024年,省人大常委會備案審查規范性文件254件,集中清理涉企法規453件,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報備我省地方性法規84件,有力維護了國家法治統一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還針對部分市法規中關于集體土地的回收程序、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申請主體、駕駛電動自行車違反道路通行規定的行政處罰幅度、對違法建設施工工具采取扣押的行政強制措施等多項涉及合法性和重大明顯適當性問題,提出修改完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