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查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廣東省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及廣東省2025年預算草案。會議期間,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分別召開了全體會議和各代表團代表參加的預算審查座談會,在初步審查的基礎上,根據各代表團和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的審查意見,對預算報告和預算草案作了進一步審查。現將審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總體平穩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廣東改革發展歷程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全省各級政府及其財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1310”具體部署,頂住困難和壓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綜合施策,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按照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關于預算的決議“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要求,深化財政管理改革,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有力保障重點領域支出,傾力保民生兜底線,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持續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2024年全省財政運行總體平穩,預算執行情況總體是好的,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關于預算的決議要求得到落實。同時,在預算執行和財政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經濟稅源支撐不足,稅收收入下滑;地方可用財力有所減少,部分市縣財政平穩運轉面臨較大壓力;財政收入不及預期,一些地方平衡促發展和防風險難度加大;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有待提升,在預算績效管理上要下更大功夫等。對此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5年預算報告和預算草案務實可行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25年的預算報告、全省及省級預算草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落實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工作要求,財政政策和預算安排注重協調匹配,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針政策相適應。2025年預算草案符合預算法的規定,務實可行。建議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批準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廣東省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批準2025年省級預算草案。
三、做好2025年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的建議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做好財政預算工作意義重大。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圍繞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堅決扛起“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政治責任,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為做好2025年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財政經濟委員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進一步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有效增強財政保障能力,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加強重點領域保障。充實完善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工具箱,打好政策“組合拳”,加強各類政策和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合,更好發揮財政政策效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積極爭取國家一攬子財政增量政策支持,統籌用好新增專項債券資金、中央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和省級財政資金,持續保障“兩重”項目建設和“兩新”政策實施,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進一步促消費、擴投資、增后勁。科學有效應對財政收入組織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確保財政行穩致遠。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強化財會監督,堅持不懈嚴肅財經紀律,切實把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求,財政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要廣泛征求和充分聽取人大代表、人民群眾意見建議。
?。ǘ﹥灮С鲋攸c和結構,著力強化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
進一步優化支出重點和結構,聚焦省委主要工作部署,集中財力保障重大戰略任務落地落實。著力支持落實落細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臺總體發展規劃,加快推進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進一步提高粵港澳一體化水平;著力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著力支持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奮力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著力支持擴大內需,穩住外貿外資,持續打好提振內需、外貿組合拳;著力支持海洋產業發展,推進海洋強省建設;著力支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著力支持民生保障和改善,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切實做好實施“民生十大工程”的財力保障。
(三)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夯實發展與保障的堅實根基
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動財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高質量發展和民生保障的基礎。全面實施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強化對預算編制的宏觀指導,堅持“先定事項再議經費、先有項目后有預算、先有預算再有執行、沒有預算不得支出”原則,推動零基預算與績效預算融合機制,切實增強省委決策部署保障能力。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將績效管理嵌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加強績效評價結果運用,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強化財政體制激勵導向,增強縣域發展內生動力和財政保障能力,發揮各級政府當家理財主觀能動性。強化基層財政運行監測預警,加大力度保持縣區財政平穩運行,筑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四)持續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更好統籌政府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
積極向中央爭取新增債券額度,做好專項債券投向領域“負面清單”和擴大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正面清單”的管理,優化專項債券額度分配和投向領域,發揮專項債券強基礎、補短板、惠民生、擴投資等積極作用。做好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工作,加強省級統籌支持重大決策重點領域,做實優質項目儲備,規范債券資金的分配、發行、撥付和使用管理,進一步加強債券資金的績效管理;做好專項債券項目融資收益平衡,切實保障債券的本息償付,加快建立償債備付金制度,進一步完善債券項目全周期、全過程的穿透式監督管理機制。各級政府要按規定向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債務管理情況,進一步強化人大對政府債務管理監督。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嚴控政府債務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