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廈舉全鎮之力創建廣東省文明鎮。圖片來源:塘宣
近年來,塘廈鎮緊緊圍繞東莞市委、市政府賦予的“東南門戶、產業重鎮”建設任務,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文明”齊頭并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域文明創建不斷深化拓展,市容市貌明顯改善,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城市文化底蘊越發濃厚,打造了國家衛生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等亮麗名片,20個社區獲評市級或以上文明單位,覆蓋率達100%,形成了“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目前,塘廈舉全鎮之力創建廣東省文明鎮,重點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城市秩序優化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三方面工作,全力補短板、促提升。特別是抓住“百千萬工程”良好機遇,近年來塘廈在更深層次把發展潛力和動能全面釋放出來,在環境品質提升、空間深度拓展、集體經濟轉型、基層治理創新上實現重點突破,在全民動員、全員發動上做實做深文章,形成熱氣騰騰抓工作的良好局面,全力建設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強鎮。
加強鄉風文明建設??
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和文化內涵
日前走進升級改造后的林村市場,蔬菜區、鮮肉區、海鮮海產區、熟食區、日雜區等共150多個攤(檔)位采用干濕分區,生熟食分離,相近的業態進行抱團經營,群眾采購更加方便。
為讓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更放心、更舒心,塘廈鎮聚焦統籌謀劃、特色打造、監管執法等方面,大力推進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全鎮21家農貿市場,完成品質提升工作的市場18家,完成驗收市場16家,其中達五星標準的市場10家,四星標準6家,品質提升各項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
今年以來,塘廈以鎮文明委名義印發了《塘廈鎮創建廣東省文明鎮工作實施方案》,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城市公共秩序優化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深化拓展、文明創建精品示范等“五大工程”。成立了以鎮委書記為組長的創建廣東省文明鎮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加強制度設計,保證文明創建常態長效工作機制高效運行。特別是實施了“1+9+21”督查體系,即1支鎮級督導巡查組負責督查全鎮文明創建工作,創建辦下設的9個小組負責具體督辦和落實管轄領域內各項創建工作。21個駐點團隊定期對駐點社區的文明創建重點工作進行督查。
有目共睹的是,塘廈深化拓展文明實踐,建成了1個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1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鎮志愿服務組織達113個,注冊志愿者人數達38811人,累計開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5400余場。在全鎮實施了企業員工文明共享計劃和出租屋文明共享計劃,打造了22家企業員工文明共享計劃試點企業,40家出租屋文明共享計劃試點出租屋。
與此同時,塘廈助力文化強市建設,實施文化品牌“3+N”工程,大力打造敬老月、文化精品匯演周、創業者文化節三大文化品牌,塘廈鎮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精準服務外來務工人員為全省唯一入選國家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城市品質日益提升??
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塘廈文化公園位于宏業南六路1號,處于宏業南路與大嶺古街交界處,西側臨近觀光公園,東南側眺望崖山公園,是塘廈生態園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市民假期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日前,作為塘廈鎮2023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的文化公園升級改造項目正在有序推進,預計今年底可全部完工。
“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最能彰顯‘百千萬工程’的能見度、顯示度,要重點抓、用力抓、優先推。”塘廈鎮委書記黃貴洪表示。隨著文明創建活動的開展,文明之風浸透全鎮各個角落,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如今走進清湖頭社區,人民路、清湖路、清鳳路、鳳凰路等一條條新升級的道路進社區入戶,竹公嶺口袋公園、塘天中路口袋公園、清湖頭濕地公園……隨處可見的悠閑愜意的休閑場所,景色宜人,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氛圍濃厚,文明風尚深入人心,一幅文明和諧的新畫卷徐徐鋪開。
大道如砥征程闊。這是塘廈建設美麗宜居、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的縮影。通過建設綠美生態示范項目——南站山水天地、鳳凰花海水岸公園、仙女湖公園等一批人居環境精品亮點工程,規劃建設橫塘—石潭埔—鳳凰崗鄉村風貌帶,一批城市環境亮點正在打造出來。
拓展發展空間??
“產業重鎮”家底進一步夯實
不久前,塘廈鎮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出爐,全鎮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40.3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和完成率排在全市前列,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26億元,同比增長23%。塘廈未來將煥發出熱烈升騰的時代氣象,風景這邊獨好!
放眼塘廈全鎮,重大項目火熱推進。今年納入東莞市重大項目共有58個(其中省重點建設項目12個,省預備項目5個),計劃總投資877億元。1—7月,塘廈完成內資協議投資任務185.6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26.6%,總量在東莞全市排名第一;完成內資實際投資53.65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68.2%,總量在東莞全市排名第二。
塘廈鎮副鎮長陳廣蓮介紹,在大平臺載體建設上,塘廈鎮將做深做實臨深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等大平臺,突出產業集聚、招商引資、土地儲備和基礎配套,爭取2023年基地工業產值達到430億元。以承載龍頭企業、龍頭項目為目的,力爭全年整備優質產業空間不少于3000畝。
近年來,隨著瑞勤科技、順絡電子、華譽精密、艾瑞科等一批優勢企業的落子并逐步投產,臨深基地“朋友圈”不斷擴大,點燃了“動力變革”的“新引擎”。不難看出,以創新驅動為引領,產業大鎮塘廈的經濟質量正不斷躍升,創新要素加速集聚,形成以重大項目、重大平臺為依托,通過產城融合加速經濟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