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潮汕李家教拳系傳承中心學員表演的《二十四節令鼓》氣勢磅礴,為汕頭喜迎豐收節喝彩。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9月23日是秋分,也是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當天,汕頭市慶祝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南澳縣后宅鎮祥云廣場舉行。整場活動以“慶豐收 促和美”為主線,不但為廣大農民朋友搭建展示風采的舞臺,還為特色農產品搭建豐收的集市,全面展示汕頭“三農”工作長足發展的豐碩成果。
在這喜慶豐收的日子里,不僅有鄉村振興成果圖片展,還有群眾文藝匯演、特色鄉村豐收市集、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慶豐收活動?,F場還發布了《2023年汕頭市特色農產品采購指引》,并進行一系列戰略協議合作簽約。此外,還為優秀駐鎮幫鎮扶村干部代表、優秀合作單位、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南澳縣鄉村示范帶“笑顏山海共富帶”舉行頒獎、授牌及授旗儀式。
本屆農民豐收節是展示汕頭市“百千萬工程”階段工作成效、鄉村振興綜合建設成果的一個豐收節。接下來,汕頭將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打造“藍色糧倉”,拓展鄉村產業增值增效空間,書寫糧食穩產豐收、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的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
共慶豐收 在喜悅中激蕩前行力量
“咚咚咚……”當天,由潮汕李家教拳系傳承中心帶來的鼓樂表演《二十四節令鼓》拉開了活動序幕,氣勢磅礴,鼓舞人心。鄉村振興成果圖片展、特色鄉村豐收市集……主辦方不僅在現場設置了汕頭“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三農”等成果展示,還在現場發布了《2023年汕頭市特色農產品采購指引》,設置了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戰略合作簽約、優秀駐鎮幫鎮扶村干部代表頒獎、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頒牌、鄉村振興示范帶打卡等環節。在這個金秋時節,為汕頭農業發展迎來一場大豐收。
在汕頭市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區、預制菜展示區,絲苗米、海產品、罐頭魚、獅頭鵝鹵味、鹽焗雞爪、老菜脯等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吸引了農民朋友、市民游客參觀交流、嘗鮮購買。展銷區還設有現代農業新成果新技術展示區、數字農業展示區、鄉村振興宣傳區等,讓廣大群眾沉浸式體驗農業農村豐收成果。
活動中,汕頭市農業農村局與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汕頭市分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這標志著雙方將進一步夯實合作基礎,擴大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全面開啟合作新征程。隨后在大家的注視下,汕頭市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順利完成,這將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產銷對接需求,促進“美麗成果”向“美麗經濟”轉化。
看豐景、說豐年、慶豐收,這番喜慶景象的背后,離不開一群默默奉獻的駐鎮幫鎮扶村干部。他們腳沾泥土、心系鄉村,把汗水灑在鄉村振興的土地上,用心用情用力追逐鄉村振興之夢,為鄉村謀發展。
活動還對新評選出來的16名優秀駐鎮幫鎮扶村干部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兩年多以來,駐鎮幫鎮扶村干部結合各個鄉鎮的實際情況,找準工作著力點,深調研、做規劃,干實事、謀發展,全方位推動汕頭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落地見效。如今,每個干部都已成為幫扶鎮村的“多面手”、當地干群身邊的“老熟人”。
舉目已是千山綠,宜趁東風揚帆起。同為駐鎮幫鎮扶村干部的余漢明感慨:“鄉村振興要摒棄空談‘假把式’,練就實干‘真功夫’。只要真正把群眾當成自家人,用心解決群眾點滴需求,就能得到群眾的支持與信任?!?/p>
擂鼓催征 書寫現代農業精彩答卷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新發展階段的核心任務之一。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據了解,汕頭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充分發揮汕頭農業文化底蘊深厚、產業特色明顯等優勢,以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育精勤農民為主攻方向,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條有汕頭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在農業強省建設中爭當表率。
政策支持方面,汕頭先后制定出臺了《汕頭市提振鄉村產業 助力產業強市行動方案(2022-2026年)》《汕頭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22-2026年)》等一系列規劃政策,為汕頭市未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大力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22年,汕頭農業經濟實現持續穩步增長,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5.38億元,同比增長5.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057元,同比增長5.9%。
農業產業方面,汕頭重點在特色、品牌上下功夫,把傳統種養業、綠色加工業、現代服務業與專業鎮、產業園區建設有機結合,延長產業鏈,聚集資源,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推動“美麗鄉村”邁向“美麗經濟”。目前,累計創建省級產業園8個、市級17個,獲批創建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項目3個。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園,謀劃推動潮菜博物館建設。通過舉辦獅頭鵝文化節、參加各種展會推介和宣傳獅頭鵝產品,推動獅頭鵝產業發展,獅頭鵝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相關數據顯示,汕頭擁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達7個、“粵字號”農業品牌44個,已建成廣東省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4家、廣東省“菜籃子”基地16家、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家;擁有96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其中省級33家、國家級5家;培育農民合作社1200家,規模農戶數2969家,為汕頭農業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向海圖強 高效能發展“藍色經濟”
今年“慶豐收 促和美”中國農民豐收節汕頭主場活動選擇在南澳舉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汕頭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當前,廣東正加快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著力培育萬億級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集群,打造“百千萬工程”新的增長極。汕頭因海而立、向海而興,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具有氣候、地理和區位優勢。汕頭積極鼓勵有條件的生產企業或個人投資深水網箱養殖業,今年計劃建設深水網箱25口,目前建成投產21口。僅2022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47萬噸,產值約80億元。
對于擁有4600多平方公里海域的南澳縣來說,發展深水網箱養殖業,行動迅速、思路清晰。2023年南澳縣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提出,高效能發展“藍色經濟”,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大力發展現代海洋牧場,優化拓展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功能,利用好深水網箱試投產成功經驗,推動深水網箱養殖批量化投產。
事實上去年以來,南澳縣緊緊圍繞汕頭市委、市政府賦予的新定位、新目標、新任務,堅持“工業不上島”理念,立足漁業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努力開拓發展思路,加快推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以及漁民轉產增收,引進南澳縣平嶼深水網箱養殖基地項目并成功試投產,實現深水網箱養殖“零”的突破。南澳縣平嶼深水網箱養殖基地自2022年3月試投產以來,有效緩解了南澳海灣養殖壓力,使養殖海域擴大到深遠海,提高養殖水產品的品質。
“云澳鎮可使用海域面積2300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一可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痹瓢逆傸h委書記黃詩瀚介紹,網箱養殖密度大、周期短、產量高,經濟效益也非常好,“發展深水網箱養殖集群將是南澳縣、云澳鎮當前乃至未來的努力方向”。
向海圖強,奮楫逐浪,一場從近海走向深遠海的“掘金”行動正在加速前行。目前,南澳已建成14口深水網箱,配套養殖工作船3艘、快艇1艘,計劃在年底前再投入4口深水網箱和一座桁架式養殖平臺。同時,增擴養殖規模和品種,重點推廣南澳特色漁業產品和文化,深耕“海洋牧場”,唱響“海洋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