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聚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 工作部署 > 因地制宜抓產業

中山繪就“百千萬工程”全域圖 遍布21個涉農鎮街130多個村落

時間 : 2023-06-26 10:00:08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曹邊村.jpg

曹邊村是中山市第一批新農村市級示范村創建對象。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岐江河上,龍舟競渡百舸爭流;五桂山下,飄色巡游熱鬧非凡。在剛剛過去的端午節里,中山市策劃舉辦了140余項、330多場次的文旅活動,包括龍舟實景展示、非遺市集、民間藝術巡游、傳統武術等項目,來自各鎮街、村(社區)的特色民俗活動成為主角。

  2022年8月,《中山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更高品質美麗鄉村三年行動方案》出臺,提出用3年時間,高品質打造“香山古韻”“岐水流芳”兩大鄉村振興示范帶,推動鄉村振興由點向面突破,進一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今年4月,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的相關舉措,再次被寫入中山《關于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意見》。

  在美麗鄉村建設“多點開花”“連線成景”的背景下,中山再次提出打造兩條“鄉村振興示范帶”,意欲何為?

  中山市委農辦主任、中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永華表示,打造遍布21個涉農鎮街,涉及130多個村落的“香山古韻”“岐水流芳”兩大鄉村振興示范帶,將在更廣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地整合優勢資源、發揮集聚效應,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由“連線成景”向“面上開花”轉變,構建“點線面”全域美麗大格局,形成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工作經驗,探索出鄉村振興“中山樣板”。

  從美麗鄉村示范村到鄉村振興示范帶

  穿過厚重古樸的牌匾,踏過溝壑分明的麻石街巷,走進中山南區曹邊村,映入眼簾的武侯殿、天后宮、龍井泉、水車館等一系列古舊建筑,透出濃濃的歷史韻味。

  這是中山市第一批特色精品村創建對象曹邊村的景觀。2017年,中山市啟動特色精品村創建工作,根據全市村居資源稟賦、人口分布、經濟條件、人文歷史等特點,以鎮街為主體,建制行政村為主,社區居委會為輔,按照干凈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三個梯度層次,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用10年時間將全市農村建成“業興、村美、人和、民富”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2021年,中山建立了市領導掛點聯系特色精品示范村制度,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標桿。當年,《關于加快推進我市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的議案》被列為2021年中山市人大“一號議案”。截至2022年底,中山已建成特色精品示范村27個,美麗宜居示范村80個,超九成村(居)達到省美麗宜居村標準,全域222個行政村(涉農社區)建成干凈整潔村,樹立起了一批鄉村振興的參考樣本。

  2022年,廣東省印發《廣東省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指引(試行)》,要求全省建設一批特色鮮明、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鄉村振興示范帶,努力實現從點(單村)到線(全域)的鄉村全面振興。同年,中山提出高標準建設“香山古韻”“岐水流芳”兩大鄉村振興示范帶。

  重視資源統籌、整體規劃和互補聯系,是從“示范村”到“示范帶”躍升最主要的內容之一。從規劃銜接的層面來看,“示范帶”的建設,向上考慮落實空間規劃的要求,橫向協調對接各項專項規劃,向下指導村莊規劃建設具體項目庫落地實施,彌補了鄉村振興建設散細小,缺中間的統籌性、銜接性規劃不足的情況。

  中山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陳柳斌表示,示范帶更注重立足全局,統籌考慮村村協同發展、村鎮協同發展的方向與路徑,綜合分析不同村落的優勢與不足。在產業發展、文化保護、生態資源、制度機制等方面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劣勢互助、共贏提高的局面。

  將美麗鄉村“串珠成鏈”

  方向既明,干勁倍增。高標準建設中山兩大鄉村振興示范帶,具體怎么干?

  《廣東省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指引(試行)》提出,鄉村振興示范帶,是指以中心村為節點、圩鎮為樞紐,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集片成帶,統籌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的先行示范區。

  具體而言,中山將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以空間戰略為引領,生態振興為基礎、文化振興為特色、產業振興為核心、人才組織振興為保障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從而統籌生態、產業、人才、治理、文化發展體系,實現鄉村振興目標。

  產業發展方面——充分發揮各村的產業優勢,實現一產提質、二產升級、三產增效。指導各村產業發展路徑,提出示范帶各片區村落的產業發展重點和方向。推動村村產業合作,發揮各自特色,錯位發展。

  人才振興方面——優化鄉村振興人才激勵機制,多方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平臺,保護傳承非遺及傳統技藝。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打造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的三大實用人才隊伍。到2030年,示范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程度力爭達到65%以上。

  文化振興方面——明確各片區差異化發展定位,以片區文化定位為指導,形成村落文化展示集群。例如,香山古韻鄉村振興示范帶,積極構筑了隆都—良都文化片、五桂山—谷都文化片、東鄉文化片,形成了千村千面、別具特色的鄉村文化體驗。

  生態振興方面——保護生態生產空間,明確控制底線。例如,香山古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就是以五桂山為生態核心,保護山體植被、森林和生態保護區,結合范圍內現狀水系,修復藍脈綠網,自然岸線與紅樹林濕地資源,構筑“一核一廊六帶”的自然生態格局。

  組織振興方面——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為紐帶,社區社會組織為補充,加強村與村的互謀互競互聯、村與民共生共計共榮。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決定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和成色。當前,中山正以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為抓手,高標準建設香山古韻、岐水流芳兩大鄉村振興示范帶,推動美麗鄉村串珠成鏈、連點成片,高質量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探索城鄉協調高質量發展之路

  盤踞大半個中山的“香山古韻”“岐水流芳”兩大鄉村振興示范帶,以村為節點、鎮街為樞紐,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集片成帶,跨越了21個涉農鎮街,遍布130多個村居。

  這意味著,從示范村到示范帶,中山不僅要加快鄉村自身的發展步伐,更要發揮鎮域樞紐的支撐力量,以“強鎮帶村”模式,實現“由點到帶”的鄉村全域振興。

  2023年2月,廣東省委印發的《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鄉鎮的主要定位,就是要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從而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4月,中山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動員大會強調:“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要以強鎮帶動鄉村振興。”

  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直筒子市”,過去中山主要依靠鎮域經濟發展。如今,鄉鎮,就像一條橡皮筋,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強鎮帶村”將為鄉村提供更大支撐,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增長極。

  而“強鎮帶村”的本質在于,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不斷縮小城鄉區域差距,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暨南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楊森平坦言,當前廣東城鄉融合發展主要面臨的難題在于城鄉公共服務不均等、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不高、農村產業發展水平有待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等。

  可見,強鎮帶村、城鄉融合,最首要、最基礎的是破解城鄉公共服務不均等的難題。這意味著中山要加強鄉鎮的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支持農村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如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加快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護。

  今年6月,“岐水流芳”鄉村振興示范帶民眾啟動段全面動工。其中,首批項目正是聚焦完善提升沙仔村、新平四村、新平村、新倫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我們正在積極爭取建設沙仔村信息通信新基建光纖融合網一期工程,希望為村民們提供更完善的通信條件。”沙仔村黨支部書記楊一球坦言。沙仔村,毗鄰民眾街道最大的工業園區,戶籍人口約5600人,外來務工人員近1.2萬人。由于村內光纖通行并不完善,導致年輕人入住無法享受暢通便利的網絡。關注到數字鄉村建設的需求,民眾街道也正在計劃連片推動沙仔村、新平村、新倫村等鄉村的信息通信新基建光纖融合網工程建設。

  以示范帶為紐帶,中山正在以鎮域樞紐,推動“強鎮”成為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中心,推動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向村莊輻射延伸,探索城鄉協調高質量發展之路,推動城鄉資源共享、社會共治。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