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提出力爭十年實現GDP翻一番。圖為惠東縣城。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郡縣治,天下安”。位于珠三角最東部的惠州市惠東縣地處“大灣區之角”,近年來,惠東縣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在發展中仍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發展質量不高、城鎮化水平較低、鄉村振興發展成色不足等問題。
日前,惠東縣印發《惠東縣全面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提出將以“一七五二”為總抓手,即圍繞一個核心目標、聚焦七高建設、突出五大保障,形成兩張落實清單,量化實化近期、中期、遠期任務舉措,推進全縣“百千萬工程”走在前、創經驗,力爭十年實現GDP翻一番再造一個新惠東。
建設工業發展大平臺
計劃用5年實現工業立縣
炎炎夏日,位于白花鎮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施工建設熱火朝天。從高空俯瞰,園區新建道路已縱橫成網,新建廠房拔地而起,場平土地上到處都是工程車輛留下的車轍……個規模化的產業園雛形已初步顯現。
這座距離大亞灣石化區僅10公里的產業園區,擁有絕對的原料優勢,不僅將助力惠州石化產業實現延鏈補鏈強鏈,也將成為推動惠東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
視線轉向惠東沿海小鎮——黃埠鎮,這里正在建設“兩大科學裝置”、太平嶺核電等重大項目,
回顧過去,作為傳統工業強縣,惠東沒有乘上新一輪產業變革的快車,工業經濟反而成為了縣域發展的短板,突出表現在規模不大、質量不高、對經濟社會帶動力不足。
如今,大項目、大平臺接二連三地涌入,讓惠東重新拾起工業立縣的決心。今年初,中共惠東縣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便明確提出,猛攻新能源、新材料、傳統制鞋“兩新一老”產業,著力提升發展質量。
今年以來,全省掀起“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熱潮,惠東縣迅速行動,構建起縣鎮兩級指揮架構,對照“百千萬工程”的主要目標任務,制定并印發了適宜區域優勢與特色的《行動計劃》,明確了7個方面43項重點任務清單和22條量化實化目標舉措。
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首要任務就是壯大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惠東將通過建設工業發展大平臺、做強做優特色產業,實施創先、進位、消薄行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方式,建設高質量發展縣域經濟強縣。
具體來說,未來三年,惠東將把重心放在夯實基礎上,部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培育一批優勢企業、提升一批專業園區、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推動新能源、新材料、傳統工業+汽車配套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基本形成,打造成為全國全省重要的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汽車配套產業高質量發展核心地區,讓產業集聚效應更加凸顯。計劃五年時間,把工業短板切換成工業立縣。
同時,惠東還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工作機制,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事項清單,積極推動清單內事項落實到位,實現企業申領扶持資金從“主動申請”到“坐等撥付”的轉變。
強化鄉鎮聯城帶村
建設特色鮮明的高品質鎮街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一直是制約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對于“半山半?!钡幕輺|縣而言,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在縣、薄弱環節在鎮、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惠東縣必須面對的時代命題。
縱觀惠東縣17個鎮街、管委會,因資源稟賦、區位特點各不相同,各地發展模式各具特色,經濟社會發展也存在著顯著差異。
在山區,綠色生態是主旋律。梁化鎮是梅菜之鄉,蔬菜和特色水果種植頗具規模;白盆珠鎮擁有極佳的生態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優勢重重;高潭鎮是革命老區,正大力推動紅色小鎮建設,打造紅色教育基地。
在沿海,藍色經濟是主旋律。巽寮旅游區擁有延綿數公里的海岸線,傳統漁業文化特色鮮明,濱海旅游業蒸蒸日上;港口旅游區有著國家級海龜自然保護區,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海上風電;平海鎮則擁有平海古城文化資源和品質優異的旅游服務業;黃埠鎮則承擔著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和核電建設重任。
在沿江,工業制造是主旋律。平山和大嶺街道是縣城所在地,是文化與經濟中心,女鞋制造業和商貿物流業繁榮發展;白花鎮正大力建設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推動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迎來全面發展窗口期。
鄉鎮發展有活力,縣域經濟有動力。作為連接城市與農村的節點和紐帶,做好鄉鎮(街道)分類發展,是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的關鍵。
對此,《行動計劃》立足實際提出建設高品質美麗鎮街,通過綜合考慮鄉鎮(街道)區位條件、主導產業、資源稟賦及綜合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定下了發展目標,讓全縣各地各盡所能、各展所長。
具體來說,惠東將推動稔山鎮、白花鎮打造成為區位優勢突出的中心鎮,推動黃埠鎮、吉隆鎮爭創工業類專業鎮,推動多祝鎮、梁化鎮、鐵涌鎮爭創農業類專業鎮,推動高潭鎮、平海鎮爭創文化旅游特色鎮,推動安墩鎮、白盆珠鎮爭創山水風光特色鎮。
此外,惠東還將聚焦在鎮街建設出功能完善的服務圈、繁榮興旺的商業圈、便捷宜居的生活圈,并開展圩鎮人居環境品質提升行動等,不斷縮小城鄉區域差距,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比如,加快推進各鎮街綜治中心規范化升級改造工程;加強鎮街風貌管控,深化沿街立面整治,改造舊民居、舊街巷;推進一批鄉鎮學校新建和改擴建項目,補齊鄉鎮學位短板;擴大醫共體覆蓋面,整合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資源等。
建設高舒適度和美鄉村
年內推動所有行政村實現集體經濟“10萬+”
惠東縣是一座傳統農業大縣,農業強才能惠東強,鄉村美才能惠東美。聚焦鄉村振興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將建設高舒適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惠東共有245個行政村,這些擁有著豐富生態資源的鄉村,孕育出了優勢明顯和特色鮮明的農業產業,2022年共創造了80.7億元的第一產業產值。
目前,惠東縣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正扎實推進,2個市級農業公園已啟動建設;一方海實現全球極危物種黃唇魚的人工繁殖,大百匯海洋牧場項目正啟動建設;惠東馬鈴薯、惠東仙人茶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現代農業發展已具雛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
對照“百千萬工程”的主要目標任務,惠東提出將進一步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力爭在2025年前,新增1-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1-2個農業公園;鞏固提升白盆珠、梁化2個三產融合示范鎮建設;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突出開發廣東特色、客家特色傳統食品,推進主食及粵式菜肴工業化,扶持一批“粵字號”名特優食品加工作坊。
“村集體有錢好辦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鞏固基層執政基礎,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輺|將建立分類鞏固提升工作機制,對已實現“10萬+”的持續鞏固,對暫未實現目標的加大扶持力度,確保2023年底全縣行政村100%實現經營性年收入“10萬+”目標,力爭2028年所有行政村實現經營性年收入“20萬+”。
對于惠東而言,這并非一件難事。去年以來,《惠東縣加快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出臺,全縣范圍內掀起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發展熱潮,并通過定期舉辦鎮、村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依托“村黨組織書記論壇”等,在一場場比拼交流中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截至去年底,惠東縣已有207個行政村實現了“10萬+”的目標。
美麗鄉村要“有里”、“有面”。惠東還將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抓好4條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建設,扎實推進村莊“四小園”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推動全縣所有行政村完成“三線”整治工作,進一步鞏固提升村莊干凈整潔標準。
■鏈接
惠東縣“百千萬工程”路線圖
圍繞“一個核心目標”
一年GDP突破800億元
兩年重回百強縣
三年邁入千億縣
五年從工業短板切換成工業立縣,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規上工業實現1200億元)
十年實現GDP翻一番再造一個新惠東
聚焦“七高建設”
建設高質量發展縣域經濟強縣
建設高能級山海文明城市
建設高品質美麗鎮街
建設高舒適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建設高顏值綠美生態惠東
建設高協同城鄉基礎設施
建設高效能社會治理體系
突出“五大保障”
強化黨建引領
強化改革爭先
強化要素保障
強化社會動員
強化激勵考核
落實兩張清單
《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清單》
《保障任務落實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