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的江門鶴山片區,自動化車間機器轟鳴,新項目投產將為鶴山爭創全國工業百強縣注入新動能;走進茂名信宜市錢排鎮,沿江兩岸翻新建筑與山水風光交相輝映,美麗圩鎮建設推動當地農文旅融合發展;肇慶市封開縣金裝鎮望高村,這里是實施“一村育千樹”項目的先行村,點綠成金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廣東、時刻關心廣東??倳浽谝暡鞆V東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廣東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并將其作為省委“1310”具體部署的“十大新突破”之一縱深推進,今年以來在縣域綜合實力提升、鎮街建設提質增效、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聚力實現新突破,以縣鎮村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全省全域高質量發展,努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勃發新氣象、闖出新路來。
加力提速推進??
“五大抓手”掀起實干爭先熱潮
今年是“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推進、實現全面突破的關鍵之年。
如何加力提速?開年以來的各項工作部署就可見一斑: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推進會相繼召開,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目標任務,出臺系列政策,完善考核評價,做優典型選樹。
省領導以上率下,多次帶隊深入基層調研推進“百千萬工程”,激發全省上下“早出工、多下田、干累活”的工作熱情。
全省各地各部門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協同作戰,大抓產業發展、大抓人居環境建設、大抓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大抓體制機制改革、大抓社會力量參與,南粵大地掀起實干爭先、百舸爭流的熱潮。
因地制宜,做強產業。各地緊緊扭住產業興旺的“牛鼻子”,推動縣域振興,如揭陽市惠來縣充分用好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龍頭效應,全力推動綠色石化產業成群成勢,打造縣域經濟發展強大引擎;汕頭市澄海區通過優化土地要素配置模式、推動鏈式改造、再造品牌優勢,加快打造千億級玩具創意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
“扮靚”家園,改善環境。圍繞大抓人居環境建設這一重點任務,全省各地積極探索,讓百姓的美好生活可觸可及。汕尾農房風貌提升的探索正逐步形成可復制推廣模式:開展鄉村工匠參與建設試點,推廣使用真石漆等工藝,破解“路徑怎么走”“資金怎么籌”“成本怎么降”“工程怎么做”問題,為“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建設夯實風貌基礎。
提升服務,增強治理。各地聚焦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群眾成為“百千萬工程”的受益者。在清遠市清新區,“公建民營、購買服務”運營模式效果明顯,通過盤活原區供銷合作社辦公場地,建成高規格區級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在深汕特別合作區,三級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綜合體系加快構建,打造一站式解紛平臺。
機制創新,集成改革。從上至下的系列改革促進城鄉要素資源雙向流動、高效配置。珠海市斗門區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多戶聯建方式建設村民公寓,探索集約用地、分紅質押等村民住房保障新機制;佛山市高明區探索“耕地銀行”,推動耕地集約流轉,有效破解農用地碎片化利用、農田基礎設施落后的土地荒問題。
廣泛參與,凝聚合力。全省各地大抓社會力量參與,新型幫扶協作不斷開花結果,實現對全省57個縣(市)及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全覆蓋;“雙百行動”促成校地“雙向奔赴”,138家高校與86個縣(市、區)開展結對共建;73家三甲醫院組團幫扶粵東西北60個縣(市、區)113家縣級醫院。
“五大抓手”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不斷激發促進城鄉融合的澎湃動能,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力爭全面突破??
加快建設煥然一新的縣鎮村
“百千萬工程”的關鍵落子,在于縣,進而帶來城鄉融合發展的全面突破。
初冬時節,位于惠州市博羅縣泰美鎮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一片忙碌,一輛輛載滿農產品的貨車正發往全國各地。
該基地總投資50億元,入園企業已有41家投產運營,今年1—10月實現總產值33億元?;貛酉?,博羅縣食品產業集群逐步壯大,預計今年全縣食品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超110億元。
今年以來,全省各地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建設糧食、蔬菜等10個千億產業集群和茶葉、南藥等5個數百億產業集群,惠州博羅縣、肇慶四會市等上榜全國百強縣,深圳南山、廣州天河等17個區位列全國百強區,數量穩居第一。產業轉移有序推進,15個產業轉移主平臺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1%。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同時,縣域承載能力也不斷增強。
走進韶關南雄市國家4A級旅游景區帽子峰,金黃的葉子美不勝收,正值觀賞銀杏的最佳季節。南雄市委書記柯建忠表示,作為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市,南雄堅持老城升級改造與北城新區建設并舉,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粵北門戶城市。
隨著首批15個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開展,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日趨完善,商圈日益便捷繁華,縣域消費潛能逐漸釋放。全省38個縣(市)實現常住人口正增長,新時代“東南西北中,發展到廣東”的故事不斷上演。
固本強基,方能枝繁葉茂。鄉鎮,連接著城市與農村,充分發揮好鄉鎮的節點作用,才能實現“百千萬工程”從縣到村的同頻共振。
位于南昆山下的惠州市龍門縣永漢鎮,示范主街上造型各異的“豹貓”憨態可掬。在美麗圩鎮建設中,該鎮引入南昆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元素,創新打造“豹貓小鎮”。永漢鎮黨委書記肖開斌介紹,今年1—10月,永漢鎮共接待過夜游客90.6萬人,累計接待游客391.4萬人次,同比增長40.30%。
今年以來,全省高質量完成典型鎮等144個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謀劃實施鄉鎮建設項目1.2萬個,開展“六亂”專項整治行動,服務配套進一步優化完善,鄉鎮發展的速度折射出民生的溫度、幸福的刻度。
實施“百千萬工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
今年以來,農業強省建設扎實推進,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加快構建,著力抓好鄉村風貌提升和綠美生態建設,涌現出一批具有嶺南風格、廣東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周末,廣州市花都區塱頭村游人如織,粵韻古村正在展出現代藝術展。為了做好古村落文化保護和商業化發展,塱頭古村引進國內規劃團隊,與企業合作成立強村公司,建成春陽臺藝術文化中心等多元化業態設施,帶動增收致富,塱頭村村集體年收入同比增長39.04%,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56.81%。
南粵大地廣袤的農村,蘊含著巨大的市場。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推進,發展紅利進一步下沉觸達鄉村地區。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年高于城鎮居民,農民“錢袋子”越來越鼓。
城鄉融合雙向流動??
為“三年初見成效”打下堅實基礎
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百千萬工程”的重要任務。
走進清遠市陽山縣青蓮鎮自來水廠,各類設備運轉有序。今年,陽山宣布全縣農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通水,全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持續穩定在99%以上,村民都能喝上“放心水”。
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廣東不僅在基礎設施硬聯通上下足“硬功夫”,更在推動體制機制軟聯通上下足“實功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邁出堅實步伐:
在江門市新會區彩虹社會工作綜合服務中心長者飯堂,符合條件的老人最低只需花2元,就能買到有肉菜湯的一餐“熱乎飯”;秋季開學,梅州市梅江區金山小學學生搬進了新校區,該校區比原來的面積大了3倍;揭陽市創新開發“揭健通”健康便民服務小程序,撬動醫療服務質量大提升……關鍵之年,奮發向上。廣東加大城鄉區域統籌力度,促進發展空間集約利用、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覆蓋,破除城鄉二元結構。
百縣振興、千鎮蝶變、萬村共富的“愿景圖”正加快變為“實景畫”,為“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的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廣東縣域高質量發展基礎仍不牢固、綜合實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優問題仍然突出;縣鎮村面貌仍需加快改善,有的鎮村風貌管控提升任務還很重;市縣統籌力度和部門合力有待加強,改革創新效能有待進一步激發;發展內生動力不足,一體化發展政策體系不健全,資源要素從鄉村向城市凈流出的局面尚未扭轉。
廣東高質量發展能到什么高度,關鍵看短板補到什么程度,這也正是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戰略意義所在。
“一年開局起步”目標達成,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如火如荼,“百千萬工程”其勢已成、其興可期。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任接著一任抓、久久為功,才能實現“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十年根本改變”的奮斗目標。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廣東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1310”具體部署,以更大力度抓好“百千萬工程”,加快把短板變為潛力板,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