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塘鎮用好地熱資源,發展“溫泉+”文旅產業。圖為逍遙谷溫泉度假區。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廣東鹿湖溫泉度假村帶來大量人流、物流,拉動留隍鎮商業和服務業發展。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梅州被譽為“世界客都”,這里有青山綠水的優良生態,也有“出山入海”的頂級尖貨。當前,梅州正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一批典型鎮加快打造,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不斷增強。
其中,興寧市葉塘鎮和豐順縣留隍鎮都入選了全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兩個鎮都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作為工業重鎮,葉塘鎮工農旅資源豐富,三產融合初具規模。留隍鎮則因“萬江古廟可留皇”而得名,也是梅州鎮域面積最大的鄉鎮。
日前,南方日報記者專訪葉塘鎮黨委書記萬耀明、留隍鎮黨委書記許能洪,解讀兩個溫泉名鎮如何通過壯大溫泉“熱”經濟,憑借“溫泉+”帶動做強鎮域特色產業。
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加快打造現代工業園區
南方日報:葉塘鎮是傳統工業重鎮,發展工業有哪些優勢?
萬耀明:對于發展工業,我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主要在于:一是轄區內有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是省產業轉移主平臺,園區內部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集聚成效明顯,有能力有基礎承接工業投資項目;二是興寧市高度重視,將工業園區定位為百億產值園區,絕大部分全市招商引資的工業項目落戶到葉塘,同時將教育、醫療和住房等方面的資源傾斜,為園區完善配套;三是我們有一個省級醫療器械產業園,相關主管部門將優先加快審評審批手續,也就是“有綠色通道可以走”,對醫療器械企業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四是梅龍高鐵通車在即,將極大縮小我們融灣入海的時空距離,拓展我們的發展空間。
南方日報:留隍鎮產業結構如何?一二三產業的發展策略是什么?
許能洪:留隍鎮堅持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初步形成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具體做法表現為“三個依托”:
一是依托特色資源稟賦,發展第一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優勢農業,引進鄉賢企業發展橄欖、高山茶葉、高端水果、蔬菜等農產品。二是依托茶背工業園,發展第二產業。規劃建設首期510畝的茶背工業園,同步引進總投資6億元、年產值10億元的宏基新型建筑材料等“打糧食”項目。三是依托山水人文優勢,發展第三產業。建成4A級旅游景區鹿湖溫泉度假村,圍繞康養主題及中醫藥產業發展,推動“農業+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南方日報:鎮里的工業園建設主要圍繞哪些產業謀篇布局?
萬耀明:我們重點圍繞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產業進行產業鏈招商。做強禽肉、絲苗米、茶葉、漉菜等特色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休閑旅游食品、預制菜,打造“取材在農業、加工在工業、帶動第三產業”農工商一體化發展模式,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
許能洪:我們重點謀劃茶背新型綠色建材產業園,主要引進鄉賢企業,將通過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發展方式,結合周邊與區域優勢資源,把園區建設成為集特色建材、農產品精深加工、機械制造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生態工業園區。
打造“溫泉+”旅游品牌,發展特色文旅產業
南方日報:兩個鎮都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如何突出溫泉優勢,做強文旅產業?
萬耀明:我們沒有局限在“泡溫泉”這一傳統項目上,正著力打造“溫泉+”旅游品牌。一方面,將各個旅游節點串珠成鏈,打造精品旅游路線,并在路線周邊打造以溫泉為主題的精品鄉村酒店集群。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溫泉特色美食,即葉塘溫泉漉菜產業。通過溫泉旅游為主導,延伸至溫泉漉菜系列美食、農業采摘、客家文化體驗、親子互動體驗等綜合旅游服務供給,讓游客“游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
許能洪:留隍溫泉富含鉀、氡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元素。一方面,我們壯大溫泉“熱”經濟,建成4A級旅游景區留隍鹿湖溫泉度假村,該企業也是梅州唯一入選2023年廣東溫泉企業30強的企業;另一方面,我們跳出溫泉“熱”經濟,將養生文化融入產業,圍繞康養主題和中醫藥產業發展,加快計劃投資63.4億元的潮客小鎮項目建設,打造多元化綜合型旅游集聚區。
南方日報:留隍鎮是潮客文化交融的地區。在推進文旅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利用好這個特色?
許能洪:潮客文化交融,是留隍鎮的人文名片。我們打響“古鎮牌”,以潮客交融祠堂——篤慶堂為典型打造古鎮文化,讓人們記住美麗鄉愁;我們打響“美食牌”,推廣青欖、姜糖、云片糕等農副產品和潮客小吃,打造“舌尖上的留隍”;我們打響“特色牌”,以宋代古街、騎樓古街、棋盤公園等特色建筑為節點,突出潮客文化優勢,助推旅游產業發展。
南方日報:目前,工業旅游在國內興起。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位于葉塘鎮境內,葉塘如何謀篇布局工業旅游?
萬耀明:工業旅游火了,我們擁有根基扎實的工業資源,不能錯過這個機遇。葉塘鎮將充分利用園區多個領域大型企業的優勢,借助“溫泉+”康養旅游人氣,探索通過參觀、游玩、研學的形式,讓游客走進工廠,近距離觀察生產線,了解產品生產的過程。同時,我們還將挖掘轄區內的傳統手工藝,推出編織、制陶等傳統手工藝制作,將工業旅游與鄉村旅游相結合。
加快美麗圩鎮建設,擰緊鎮村協同“一股繩”
南方日報:加快推進美麗圩鎮建設,留隍鎮結合自身實際推出“十三個一”項目,具體是怎么做的?
許能洪:概括起來,就是擰緊鎮村協同“一股繩”,打好內外聯動“組合牌”。留隍鎮逐步形成鎮、村兩級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架構,充分帶動鎮、村兩級干部在“百千萬工程”賽道上比學趕超。在激發內生動力上,留隍鎮堅持用足用活“蘇區+灣區”疊加政策,內外聯動引領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
目前,鄉賢投資建設了鹿湖溫泉度假村、高端水果種植基地、站口蔬菜基地等項目,同時捐資33.9億元,實施教育、醫療和民生保障等項目35個。今年4月16日,在留隍鎮成功舉行的豐順縣社會力量助力“百千萬工程”系列活動上,集中動工的6個項目投資總額27.91億元,均為鄉賢項目。
南方日報:葉塘鎮先后完成典型鎮、典型村的規劃編制,具體是如何做的?
萬耀明:我們堅持規劃引領,著力構建“工農旅互聯共生,產城鄉融合發展”的格局。在典型鎮規劃編制方面,我鎮積極對接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以“工業重鎮·康養葉塘”為定位,構建“一區兩園五基地”格局,提出五大行動策略,力爭打造廣東省中心鎮典型鎮示范樣板。
在村莊規劃方面,我們把握各村特色與基礎分類,謀劃鄉村產業布局,完善基礎設施配套,依托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騰挪建設用地,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推動產城鄉融合發展。
南方日報:在美麗圩鎮建設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什么?如何突破?
許能洪:留隍鎮美麗圩鎮建設初顯成效,但面臨規劃不精、用地緊張、財政薄弱等問題。未來,我鎮將充分利用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全域土地整治等政策紅利,奮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進一步盤活閑置土地等,提高城鄉資源要素統籌配置水平,解決用地指標缺乏問題。
萬耀明:當前,葉塘鎮美麗圩鎮建設已基本完成,后期不可避免將面臨如何“用”和如何“管”的困惑。我們正在探索如何讓美麗圩鎮“七個一”項目既發揮社會效益又帶來經濟效益,如利用圩鎮客廳推介本地特色產品。同時,探索建立長效管護機制,不僅鎮村要設立專門的管理維護小組,更要積極鼓勵群眾參與,讓建設成果發揮長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