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山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中府辦〔2024〕22號
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中山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改革局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7月1日
中山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
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搶抓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推動形成我市低空融灣發展新格局,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落實省“1310”具體部署,著眼發展新質生產力,發揮中山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的區位優勢,以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協作和產業集群共建推動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錨定前沿發展、立足創新驅動,瞄準高端制造和規模集聚,協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黃金內灣的天地一體低空飛行和服務融合體系,構建低空經濟應用和產業互融互促發展格局,形成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競爭新優勢。
(二)發展目標。
到2027年,我市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低空場景豐富多元,產業能級大幅躍升,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初步形成協同融合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鏈,成為我市未來經濟重要增長極。
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打造1個飛行試驗基地以及若干個適應低空飛行航空器航線需要的起降點,打造30個無人機機庫,低空飛行基礎設施骨干網絡基本形成。規劃建設飛行服務站,低空服務能力和產品供給顯著提升。
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圍繞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應急救援、城市管理、工業應用、觀光娛樂等打造一批示范應用場景,積極鼓勵引導企業申報開通無人機、直升機航線。
產業規模持續躍升。充分發揮制造業優勢,引進培育一批集研發、生產、運營于一體的低空科創企業。產業集聚效應凸顯,力爭聚集產業鏈相關企業300家以上,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打造低空智造特色產業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謀劃構建低空基礎設施體系。
立足應用場景,夯實低空飛行配套基礎設施,重點推進地面配套設施、低空信息基礎設施、城市數字底座、監管調度平臺等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不斷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
1.打造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平臺。組建國資控股企業,作為我市低空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主體,承擔相關地面配套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低空飛行管理服務等職能。開展低空路網、低空智能網聯、低空飛行數字底座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參與地面配套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低空數字底座和管理系統開發維護、低空飛行運營服務等工作。支持市屬國企利用自有物業參與低空飛行器起降點、起降平臺等建設經營工作。(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局)
2.建設低空飛行地面配套基礎設施。落實《廣東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結合我市綜合交通、物流場站規劃,編制航線及低空飛行起降點規劃,統籌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配送等起降點網絡建設。加快低空物理設施層(無人機系統、數據存儲系統、地面控制系統)、低空信息基礎設施層(通信網、感知網、導航網、氣象網、算力網)、低空數字空間層(空域數字化、設施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等低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光儲充等新能源基礎設施。建立無人機、直升機、eVTOL起降點,保障無人機起降、備降、停放、充電、運輸及服務乘客個性化需求等功能。(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市國資委、市郵政管理局、市氣象局、市供電局,各鎮街)
3.建設低空服務保障體系。布局建設B類飛行服務站,推動低空產業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在三角鎮、坦洲鎮、阜沙鎮等區域建設飛行試驗設施,開展低空融合飛行相關測試及驗證,打造低空飛行試驗區。積極構建覆蓋飛行器整機、機載系統、零部件、元器件及材料的全產業鏈檢驗監測體系。積極參與融入國家、省低空智聯網。支持鼓勵我市頭部企業建設智能調度、動態監測、實時情報服務等為一體的飛行服務系統,為低空產業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聯合行業頭部企業打造統一共享的底層基礎數據體系,構建低空空域相關系統,進一步完善我市智慧城市數字底座。(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市場監管局,三角鎮、坦洲鎮、阜沙鎮)
(二)培育特色應用場景。
培育低空多元應用場景,在無人機智慧物流、載人空中交通、文體旅游、城市治理及公共服務等領域率先試點,加快城市低空飛行應用示范。
4.推動無人機智慧物流配送。探索搭建城市無人機配送場景,依托重點物流企業,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建立全市醫院、醫療機構之間的空中聯系通道,實現對血液制品、檢測樣本等醫療物資進行快速轉運。建立應急搶險救災等物資低空配送機制,明確物流配送支持標準。鼓勵在有條件的鎮街積極探索低空運輸貨運等物流新模式,拓展低空新業態。支持運營無人機航線的貨運企業落戶中山。(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應急管理局,各鎮街)
5.推進載人空中交通發展。統籌謀劃開通低空飛行商業化航線,積極探索市內出行、城際飛行、聯程接駁、商務出行、空中通勤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服務,規劃布局覆蓋全市,聯通深圳、廣州、珠海等大灣區城市航線網絡。支持開設航線的空中交通運營企業落戶中山。(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各鎮街)
6.拓展文體旅游場景應用。探索開發航拍航攝、空中游覽、戶外娛樂等特色項目,依托無人機、直升機等低空飛行器,融合五桂山、孖洲山等生態文化旅游資源,打造一批無人機編隊表演、空中觀光等文旅消費場景,構建“低空+文旅”新型商業生態。支持中山翠亨新區試點率先開放低空空域,在與港澳協調一致的情況下探索發展覆蓋港澳的低空飛行觀光旅游業務,研究探索對接港澳的跨境直升機服務。(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教育體育局、市公安局、市發展改革局,中山海關,各鎮街)
7.推進建設航空航天綜合實驗教育基地。聯合國內航天航空領域頂尖高等院校,依托高校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學經驗,探索打造國家級產教研學融合的實習實訓基地。推動完善職業院校無人機專業建設方案,開展無人機專業校企合作,同時開設無人機教育、培訓課程,為中山低空經濟的發展儲備人才、技術和資源。鼓勵面向社會提供全面的研學服務,提供基地參觀、無人機理論學習及模擬飛行等多形式研學活動,營造低空經濟發展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教育體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文化廣電旅游局,南區街道)
8.豐富公共服務領域應用。鼓勵政府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在履行政府職能和提供公共服務時,根據業務開展和實際場景需要加大無人機、直升機在應急救援、醫療救護、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城市安全、國土測繪、環境智能監測、電力巡線等領域的應用服務。(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城管和執法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國資委、市供電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各鎮街)
9.拓展行業應用場景。依托社會面無人機機庫資源,完善無人機指揮調度體系,賦能鎮域經濟、鄉村振興等“百千萬工程”重點工作。推動無人機與城市建筑、立體交通、空港碼頭等環境適配,充分利用5G技術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特性,進一步拓展無人機在港口巡檢、海岸線巡查、航拍測繪、農林植保等領域的商業化應用場景,打造無人機應用場景新范式。(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公安局、中山港海關,各鎮街)
(三)推動產業能級躍升。
引投結合加速低空經濟招商引資,整合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打造特色產業園等優質產業空間,舉辦行業重要峰會,集聚產業鏈領軍企業,持續激發行業活力。
10.大力推進低空經濟招商引資。積極對接低空經濟產業招商引資項目,市鎮兩級聯動補鏈強鏈,重點圍繞eVTOL、非載人無人機等整機研發、制造及零部件制造領域,支持外觀結構件、飛控系統、通信系統、動力系統、地面系統以及任務載荷系統等低空經濟相關項目落戶中山。(責任單位:市投資促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鎮街)
11.打造低空經濟特色產業園。推動板芙國際無人機(大灣區)智能生產基地建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無人機(裝備)全產業鏈生態智造基地。整合三角通用機場、阜沙鎮低空經濟產業基地、坦洲無人機飛行基地等資源,推動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打造集“產、學、研、展”等功能于一體的無人機(裝備)全產業鏈生態智造基地。支持市屬國企產業園區發展高端智能裝備、高端電子設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為低空產業提供優質產業空間和系列產業配套服務。(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投資促進局,各鎮街)
12.推進產業鏈關鍵環節項目產業化。加強前沿技術規劃布局,支持低空飛行器的設計與制造、航電系統和飛行控制、輕質復合材料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鼓勵企業建設無人機整機及核心零部件智能工廠,提升低空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材料產業規模和效益。培育一批低空領域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發揮頭部企業的行業引領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鼓勵支持企業開展eVTOL航空器適航審定。(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投資促進局)
13.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圍繞科技研發、融合空域管理、低空產業孵化,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校組建國家、省和市級創新平臺,推動低空經濟領域研發及科技創新成果應用。結合中山低空產業基礎和應用需求,重點支持無人自主運行的飛行控制系統、高可靠性導航系統、多機空中交通管理與避讓系統、高壓電推進系統、低空無線通信與監控系統等技術研發,加快提升復合材料機體的量產技術。(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局)
(四)健全低空飛行支撐體系。
圍繞運行、空防、適航、信息等低空飛行安全鏈條,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規范完善無人機飛行監管機制,為我市低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14.加強低空經濟標準研制。重點支持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行業協會等主體,圍繞低空經濟產業上、中、下游各環節開展標準研制,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制修訂。(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局,各鎮街)
15.加強低空經濟人才引育。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在人才支持政策中將低空經濟產業列入重點支持方向,精準引進、培養低空行業高端人才。聚焦低空經濟發展前沿科技,強化產教融合、科教互促,支持校企合作,聯合育才。鼓勵我市職業教育加強低空經濟領域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加大相關領域專業人才培養,精準施策發力全球高水平領軍人才引進工作。(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體育局,各鎮街)
16.建立低空飛行安全監管體系。健全地方低空飛行管理制度體系,推動出臺管理辦法,研究制定無人機事故責任認定準則、城市無人機物流配送運行管理、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管理等規范性文件,加強無人機質量監督、運行管理、應用示范及安全規范。建立飛行數據統計及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對飛行活動的監管力度。加強對在禁飛場所、區域、時間段違規飛行等行為的監管打擊力度,圍繞執法、企業自律和安全生產,把無人機聯合監管責任落到實處。(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市場監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成立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統籌協調推進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及體制機制改革,明確各部門職能分工,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建立定期會議或督辦機制,強化跨部門統籌協調,及時解決企業、項目落地訴求。(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各鎮街)
(二)加強智力支撐。
積極參與國家“低空經濟城市聯盟”,組建中山市低空經濟專家委員會和深中低空經濟產業協會(聯盟),為中山制定低空經濟發展相關規劃、政策和制度規則提供技術咨詢和專業指導,加強與深圳低空經濟規劃政策對接、產業合作,主動做好低空經濟產業配套,加快融入深圳低空經濟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鎮街)
(三)支持交流推廣活動。
積極融入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圈。支持我市低空經濟領域企事業單位、協會、高校、科研院所在中山舉辦低空經濟峰會、高端展會、學術會議,匯聚低空經濟龍頭企業、國內外知名行業組織、科研機構、投融資機構等,推動產學研融合交流合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
(四)加大政策資金支持。
多渠道籌集資金,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優化調整重點支持領域和方向,結合行業特色需求研究制定核心技術研發、基礎設施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等支持政策,加大對低空經濟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扶持力度。利用現有政策資金資源,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加大對低空經濟產業投入。鼓勵有條件的鎮街加大對低空經濟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扶持力度。(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國資委,各鎮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