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末的深圳秋高氣爽,寶安機場國際貨運機坪上,一架來自泰國的貨運航班飛抵,一箱箱熱帶水果下機后,迅速完成檢疫,通關進口;不遠處,一批集成電路很快完成打板、報關、查驗、放行、裝機,等待出口至日本大阪。
速度與繁忙背后,多項暢通物流鏈、穩定供應鏈的政策措施紅利顯現,加快廣東外貿回暖。今年前三季度,鹽田港、深圳西部港區、廣州南沙港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同比增長約2%、5%、8%,超過26.7萬標箱貨物通過“灣區一港通”“大灣區組合港”模式運輸;全省開行國際貨運進出口班列658列,同比增加123.8%;深圳機場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21.3%,廣州白云機場進出口貨運量同比增加7.6%。
9月國際貨運班列開行數同比增加175%
深秋時節,廣東海陸空國際貨運通道上,一片繁忙景象。
順德北滘碼頭,數十個滿載電取暖器等產品的集裝箱有序裝船,通過“灣區一港通”模式經廣州南沙海港運往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廣州海關引導企業通過“灣區一港通”模式申報出口,實現貨物在珠江內河碼頭和南沙海港之間靈活調撥,24小時流轉不停歇,整體通關時間壓縮了3—4天。
不僅如此,省內海關與廣州港、蛇口港、鹽田港等共推“灣區一港通”“大灣區組合港”通關模式改革,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聯動效應不斷增強。今年前三季度,“灣區一港通”和“大灣區組合港”已分別覆蓋14個和23個碼頭,超過26.7萬標箱貨物通過上述模式運輸。
水上貿易通道暢通,企業接單交貨更有底氣。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廣東主要樞紐大港中,鹽田港、深圳西部港區、廣州南沙港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同比增長約2%、5%、8%。
深圳寶安機場,起落航班源源不斷,貨物裝卸井然有序。今年,深圳機場新開6條國際貨運航線,初步形成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中心,輻射歐美亞、中東、澳新等重要貿易區域的國際航空樞紐。為此,深圳海關推出了“海空港暢流計劃”等系列支持新航線發展的舉措。
空中物流網絡越織越密,企業“買全球賣全球”更有競爭力。前三季度,深圳機場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21.3%;廣州白云機場進出口貨運量達99.6萬噸,同比增加7.6%。
此外,海關還支持廣東國際貨運班列不斷優化運營模式,深化“鐵路快速通關”等改革效能,確保廣東融入“一帶一路”國際物流大動脈有效運作。前三季度,廣東共開行中歐、中亞、東南亞等方向國際貨運進出口班列658列,同比增加123.8%,始發站點增至9個。單9月,全省班列開行99列,同比增加175%,環比增加13.8%。
港口進出境物流效率持續提升
嘹亮的貨輪鳴笛聲中,“聯合方舟”號貨輪緩緩向汕頭國際集裝箱碼頭靠岸。15.4噸汽車零配件通過“船邊直提”監管模式通關,卸船、裝車、出卡,全程用時不到5分鐘,隨后直接運往汕頭經濟特區矢崎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為保障進口物資順暢供應,汕頭海關大力推行“船邊直提”模式,免去港區堆存和兩次吊裝、一次港內短途運輸等環節,將提箱時間壓縮至2小時內。
在廣東西南的湛江港,進境糧食通關持續提速。根據港口現有條件,湛江海關多措并舉,將糧食灌箱能力從2000噸/天提升到7000噸/天,提升疏港效率。同時,出臺加強進境糧食安全監管促進便捷通關11條措施,開辟進口糧食“綠色通道”,推行預約加班、船到人到、隨到隨檢等便利措施,將表層檢疫工作縮短至3小時內。
當前,廣東省內海關在從嚴從緊抓好口岸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提升檢驗檢疫效率,支持到港船舶盡快開展作業,在省內主要港口實施進出口貨物“船邊直提、抵港直裝”改革,縮短港口作業時長,保障港航物流高效運作。多措并舉之下,廣東進出境物流效率持續提高、急需貨物通關不斷提速,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口岸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