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宏偉藍圖催人奮進。連日來,在黨的二十大廣東省代表團住地,代表們持續熱烈討論報告,通過分組討論、自發學習、交流研討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悟黨的創新理論,學深悟透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更深層次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凝心聚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大家紛紛表示,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責任無比重大,使命無上光榮,必須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務必”,充分發揚歷史主動精神,保持“苦干實干、能干善干”的實踐品格,扎扎實實辦好廣東的事,為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廣東篇章。
主動謀好一域助力全局
郭文海代表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全面展示了過去五年、新時代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推動中華大地滄桑巨變,人民幸福安康,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了歷史性偉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偉大變革。報告部署了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必將激發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意氣風發、斗志昂揚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郭文海表示,報告明確提出了要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回答了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怎么樣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了我們黨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我們指明了現代化建設前進的方向。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要謀劃好現代化中山的美好藍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著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特別是堅定不移地打好打贏低效工業園改造、水污染治理這兩場攻堅戰,加快推動中山高質量發展。
陳岸明代表說,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體現大國擔當、展現盛世氣象、牽動全球目光,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昭示未來,必將凝聚全黨意志、引領民族復興、影響國際社會,在黨和國家歷史上、中華民族歷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舉世矚目,最根本在于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我們要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始終心懷“國之大者”,主動謀好一域助力全局,充分發揮華僑華人戰略資源優勢,一體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對內全面學習貫徹落實、對外廣泛傳播工作,大力推進“港澳融合”“僑都賦能”工程,加快提升“文化交流、經貿合作、維護權益、僑務智庫”四大功能,更好凝聚僑心僑力僑智。深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充分發揮江門在區位、發展空間、產業基礎、綜合成本等方面比較優勢,加快大廣海灣經濟區和銀湖灣濱海新區開發建設,在建設粵港澳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進程中作出江門新的貢獻。
以昂揚奮進姿態推動高質量發展
馮玲代表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是一篇展現百年大黨理論自覺、貫穿共產黨人初心使命、承載民族復興偉大夢想、極大振奮黨心軍心民心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必將載入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我們深切感受到,踏上新征程,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方向,面對“兩個大局”風云變幻,全黨全國人民就有了主心骨、定盤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步伐就勢不可擋。陽江將始終堅持以“兩個確立”“兩個維護”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引領全市上下滿懷信心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聚焦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深化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按照省委賦予的“兩個定位”戰略要求,以昂揚奮進姿態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發展壯大合金材料、裝備制造、綠色能源三大千億支柱產業集群,加快建設“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的產業轉移承接地、產業鏈延伸區、產業集群配套基地,在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戰略支點、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濱海城市中展現新作為、干出新氣象,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陽江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劉紅兵代表說,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催人奮進,是全國各族人民奮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的行動指南。湛江將認真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堅定扛起“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使命擔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力譜寫湛江新篇章。
劉紅兵說,接下來,湛江市將突出抓好廣東湛江臨港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快推動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廉江清潔能源等重大項目建設,深入挖掘文旅資源推動全域旅游融合發展,以規劃建設“粵西數谷”帶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立足資源稟賦優勢推動特色農業提質增效,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湛江特色的現代產業發展路子。同時,守護好碧海藍天,建設“紅樹林之城”,努力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張愛軍代表說,報告總攬全局、主題鮮明、氣勢恢宏,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體現了實踐性與理論性、繼承性與創新性、戰略性與務實性的高度統一。肇慶將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加快建設珠三角核心區西部增長極和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新都市。堅持產業強市、制造業優先,建好大型產業集聚區,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等“主導+特色”產業。支持山區縣因地制宜綠色發展,持續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加快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把肇慶建設成大灣區西部更牢固的生態屏障。深入推進社會事業振興,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以永遠在路上的自我革命精神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提供堅強保障。
殷昭舉代表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們在實踐中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今年北江遭遇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百萬群眾受災,面對疊加襲來的雨情、疫情、險情,清遠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將黨組織建在網格上,實現“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推動防汛抗洪“測、報、防、救”各個環節從嚴從細從實開展,全力守住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殷昭舉表示,清遠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高質量推進“廣清一體化”、狠抓南部通地鐵、中部通郊鐵、北部通高鐵“三鐵工程”,推動“交通補短、清遠不遠”,實現“廣清半小時通勤圈”;奮力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以及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的建設,把廣東省職教城建成全國職業教育高地;采取鐵面無私懲治腐敗、鐵腕重拳掃黑除惡、抓鐵有痕治亂補短“三鐵手段”,推動“優化環境、清遠更清”,以實際行動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楊斌代表說,作為一名來自珠海社區的基層代表,對報告中提出的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等要求深感振奮。她表示,近年來,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在基層取得突出成效,自己所在的社區發揮與澳門毗鄰的地緣優勢,創新探索服務港澳居民新做法,建立協商議事會、打造慈善基金,推動逐步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贏得了居民的廣泛認可。
“我們要持續努力,幫助更多港澳居民在珠海安居樂業。”楊斌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火熱推進,給三地人員溝通合作帶來更多機遇。珠海是內地唯一與港澳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港珠澳大橋、青茂口岸都在自己所在社區范圍內,將堅持黨建引領,盡己所能為居民提供更貼心、暖心服務,織密服務網格,使社區治理更精細、服務更精準,努力將社區建設成為粵港澳三地居民的“共樂園”。
讓共同富裕看得見摸得著
陸秀興代表說,報告提到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自己作為基層黨組織書記,一直牢記不負人民的責任,從抓黨建、興產業、謀共富上用心用情為村民服務。一方面通過大抓黨建,進一步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促進鄉村振興的作用。另一方面抓住新一輪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發展機遇,加快推進“城中村”公共服務社區化、產業發展高端化和農民身份市民化“三化”改革,突破城鄉二元結構的制約,實現土地空間的高效利用和價值提升,在黨群服務中心實現全齡化服務功能的基礎上,繼續探索推進0—3歲托育服務,推動基層治理與公共服務水平邁上新臺階,讓共同富裕看得見、摸得著、有溫度、可感知。
“黨的二十大報告說到了咱們基層老百姓的心坎里,字里行間滿是為民情懷。”李勤賢代表對報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等相關表述深有感觸,她以自己所在的羅坪村為例介紹說,近年來聚焦產業振興,村里建立起“村黨組織+企業+黨員+農戶”的發展模式,盤活閑置土地建成300多畝的種植基地,大力發展種植發財樹,不僅村民收入翻番,還壯大村集體經濟,僅今年上半年村集體收入就達到了38萬元。“特色產業助力實現鄉親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實在在的變化就發生在大家身邊。”
“我會繼續扎根農村做好本職工作,帶領鄉親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李勤賢表示,將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帶回家鄉,帶領全村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努力把羅坪村打造成農村美、農民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示范名村。
“作為一名農民代表,我親身經歷過去10年,農村在黨的領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陳燕紅代表說,自己所在的清遠市陽山縣七拱鎮隔坑村曾是省定貧困村,在黨和國家的幫助下,徹底改變過去道路泥濘、產業單一、經濟落后的舊面貌,成為經濟發展好、村莊環境美、生態條件優、和諧氛圍濃的新農村,農民們嘗到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甜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陳燕紅說,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下來要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工作實效,積極投身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用心用情用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特別要帶頭發展隔坑村特色農業,讓旱地西洋菜、絲苗米、淮山等優質農貨銷路越拓越廣,農民的“荷包”越來越鼓。
陳欣代表說,報告明確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體現出三者有機融合、密不可分的關系。“科技需要創新,創新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身處企業生產研發一線多年的她對此感觸頗深,認為近年來公司成功進入化纖紡織和新材料一體的高新技術領域、順利打開國內國際市場,都有賴于國家對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重視。“只有產業鏈中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產業鏈協同創新,才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
陳欣認為,未來5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廣大企業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攻堅克難,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現場聆聽報告,我感到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周姍代表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回顧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引發共鳴、催人奮進,其中提及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技術創新”等高頻詞讓人備受鼓舞,這為新時代新征程實現農業現代化指明方向,也為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增強了信心和動力。
立足食用菌生產利用這個本職崗位,周姍表示,自己將努力做到“干一行專一行”,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工作,加大力度推進現代化種植技術的普及,堅持技術創新,堅持聯農帶農,充分發揮農技推廣驛站、博士工作站、食用菌全產業鏈實踐基地等功能,大力推廣食用菌知識和種植栽培技術,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真正落實到位,為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每個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的未來。”盤金生代表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意義,明確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充分說明教育無小事,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只有通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真正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盤金生表示,將深刻領會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牢記黨員身份,忠實履行代表職責,繼續以“善美教育”為辦學理念,以“幫教師成功,助學生成才,讓家長滿意”為辦學宗旨,積極探索瑤區教育的途徑和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發展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和諧健康發展,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實際行動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黃東云代表表示,報告高屋建瓴,高瞻遠矚,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是我們黨邁步新征程、續寫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報告提到,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令人倍感振奮,對于未來充滿信心。
“接下來,我將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果轉化為提升各項工作能效的不竭動力。”黃東云說,要堅持黨建引領企業發展,積極組織廣大職工以“三會一課”等形式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用他們“喜歡聽、能聽懂”的方式推動領學宣講;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積極探索綠色發展路徑,研發出更多優質產品;要繼續關心關愛職工,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堅持以職工群眾為主體,繼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健全完善技能人才素質提升、成長成才等機制,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