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來,每天出診之余,肇慶市懷集縣人民醫院骨二科副主任羅杰多還承擔了一項任務——組織科室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10月20日,利用中午休息時間,羅杰多和科室醫護人員分享學習心得體會,“作為肇慶市名醫工作室領銜專家,今后我要發揮‘傳、幫、帶’作用,推動醫療衛生資源下沉,為群眾健康保駕護航。”
促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真正下沉到基層,既要名醫牽頭,也要體制護航。近年來,肇慶懷集組建以懷集縣人民醫院為總醫院的醫共體,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以前看病做檢查都要到縣人民醫院,現在在冷坑本地就可以做了,不僅方便,醫保報銷比例也更高。”懷集冷坑群眾鄧明奇對報告提到的“病有所醫”深有感觸。
2020年,懷集啟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醫共體總院落實組團式專家下沉幫扶工作,幫助冷坑分院籌建了遠程心電中心、CT室、血透中心、PCR實驗室、胃腸鏡中心,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改革之后,懷集基本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分院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醫共體整體醫療成本降低。今年前三季度,醫共體分院門診人次同比增長13.86%,住院人次同比增長60.22%。
近日,省衛生健康委等6部門聯合發文表揚了2021年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成效顯著的市縣,其中就有懷集。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下一步縣域醫共體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朝著‘縣級醫院龍頭作用更加突出、鄉鎮衛生院健康持續發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調動、群眾看病就醫便利度更高’的目標加快邁進。”在醫院黨支部組織黨員開展的專題學習研討會上,懷集縣人民醫院醫共體總院院長、縣人民醫院院長何志新表示。
近年,懷集縣人民醫院先后成立了創傷救治、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新生兒救治、胸痛、卒中等中心,具備開展腫瘤介入、心臟血管介入手術、心梗腦梗早期溶栓術、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條件,龍頭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醫院每前進一步,就能多救助一批患者。“在過去,頸椎病手術被認為是縣級醫院的手術禁地,患者只能保守治療,如今在懷集已成為常規手術,每天開展3臺頸椎病手術是常有的事,一年下來可以為近百名頸椎病患者解除痛苦。”羅杰多說。
在懷集縣人民醫院,羅杰多從住院醫生一路晉升到主任醫師,從懷集拔尖人才成長為肇慶市名醫,還獲得3個國家實用型發明專利。“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不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羅杰多說。
提升專業技能 做人民的健康衛士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既是黨委政府對人民生命健康的鄭重承諾,也是醫療衛生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在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時,懷集縣衛健局局長陳應國寫下自己的感想。
面對各醫院業務用房不足的難題,懷集近年相繼啟動建設懷集縣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院等新項目,總建筑面積是目前的3.26倍,建成后將新增床位超2400張。
與此同時,懷集完成18間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全縣301個行政村按標準建設村級衛生站263個,每年投入5600萬元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收入。
不管是在戰“疫”一線,還是回歸常態化護理工作,懷集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護士長李珍霞始終滿懷激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這些要點,李珍霞都一一在筆記本上記了下來。“作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我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能,做好人民的健康衛士,做建設健康中國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