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柏油路,走過古巷道,能看到一棵200年樹齡的榕樹,這里是汕尾市海豐縣附城鎮新山村紅色文化館旁的小廣場。10月20日,新山村20多名黨員群眾圍坐在大榕樹下,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共度“二十大時光”。
“過去,彭湃烈士在這棵榕樹下向群眾宣傳革命思想,點燃農民運動的火種。如今,我們經過接續奮斗,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黨的二十大報告里沉甸甸的話語令人振奮,鼓舞人心。”摸著村里這棵百年榕樹,新山村黨支部書記呂湖泳感慨道,“過去五年,咱們新山村實現了從‘紅綠’融合到‘紅綠’生金,走上了一條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老區人民過上了好日子?!?/p>
做好做實“紅色+”文章
新山村位于汕尾市海豐縣城東南部約5公里的鹿境山下,是全省首批“紅色村”。農民運動先驅彭湃曾在這里宣傳發動農民運動,廣大村民踴躍投身革命。
“謀農民生活之改造,謀農業之發展?!蔽羧张砼仍凇逗XS總農會臨時簡章》中的話語擲地有聲,至今仍指引著新山村振興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近年來,新山村傳承紅色基因,不斷擦亮‘紅色名片’,做好做實‘紅色+’文章?!眳魏鞠蛴浾哒故玖艘粡堃巹潏D,通過“一盤棋”的鄉村建設,新山村對村內紅色資源挖掘保護開發,拓展“全域紅”文旅產業發展格局。
目前,新山村已修繕了農會舊址(義平社)、赤衛隊部舊址等紅色歷史舊址,建成一座兩層、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新山紅色文化館;串聯起呂祖怡故居、呂煥量故居、農軍井和農軍赤衛隊隊部舊址等多處革命遺址和烈士故居,建成長達近1公里的紅色文化街;以彭湃烈士宣傳發動革命時的宣講地“大榕樹”為中心,建成面積達6000平方米的紅色廣場;建設了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打造紅色主題突出、內涵豐富的紅色基因傳承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保護紅色資源的前提和基礎上,新山村結合市場需求,在本土重點扶持培育一批民宿、農家莊、觀光農業和特色商鋪,完善紅色旅游配套服務,最大限度釋放紅色產業經濟效應。
“2019年開始,我在村里經營了一家農家樂,生意好的時候單日營業額超過1萬元。除了自己致富,還帶動了本村18名村民增收。”新山村村民魏春娜給記者算起了“致富賬”。這幾年,隨著美麗鄉村建設,村子里游客多了起來,她經營的農家樂憑借本地的特色美食和健康有機的食材,獲得了游客的認可,收入越來越高。
延伸綠色產業鏈條
走進新山村,只見青山環繞,整齊有序的房屋與田園相映成趣,村前景觀池魚翔淺底,一幅望得見山、望得見水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瞧,這就是現在的中國鄉村。我們沒有辜負彭湃烈士!”看著眼前的美麗村景,77歲的老支書呂念佐激動地說。
近年來,圍繞“紅綠”融合發展,新山村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結合規?;N植、標準化加工、旅游土特產營銷的產業融合發展目標,該村通過推進精深加工、市場銷售,形成生產營銷相互促進、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良好格局。
現在,新山村成立了海豐縣新山實業有限公司,與廣東中榮農業有限公司合作,設立特約加工廠,由新山實業有限公司統一向村民收購油占米,授權廣東中榮農業有限公司進行精深加工、產品包裝,再由新山實業公司組織銷售。
此外,該村還開拓網紅帶貨直播等線上銷售方式,助推品牌效應和銷售效益雙提升,促使特色農產品成為“網紅新貴”。目前,新山油占米特約加工廠加工年產值190萬元,油占米產業年產值達2410萬元。
“我一輩子都在村里,和土地糧食打交道?!眳文钭粽f,“大鍋飯”時代,新山村產糧但不富裕,大家常常吃不飽、穿不暖?!艾F在村里的年輕人用一根網線把村里的油占米賣到全國各地,米不愁賣了,錢包也鼓起來了?!?/p>
在全面延伸農業一二三產業鏈條的背景下,新山村現有各類市場經營主體增加至52家,村民年均收入從2016年8600元增加到2021年2.68萬元。
目前,新山村還在積極推動建設美麗鄉村向經營美麗鄉村轉變的發展思路,全力打造以鹿境片區為重要節點的“灣區紅色文化體驗景觀示范帶”,加快實現鄉村全域美麗、全面振興。
“我們計劃打造一個青少年研學拓展基地,以新山村為中心,建設紅色教育培訓基地。預計在2035年村集體收入可以達到500萬元?!闭雇磥?,呂湖泳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