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新增60萬人,第二產業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43.0%,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40.33萬人,全省專利授權總量87.22萬件,同比增長22.9%,居全國首位……今日,廣東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共同發布《2021年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多項數據為最新披露。
數據顯示,廣東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順利完成年度主要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此前,廣東省統計局官網發布解讀文章認為,2021年廣東社會經濟呈現幾個主要特點:主要經濟指標保持恢復態勢、供給端持續恢復、需求端恢復步伐趨緩、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發展質量節節高??
人均GDP超1.5萬美元
專利授權總量增長22.9%
2021年末,廣東全省常住人口12684.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466.07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4.63%,比上年末提高0.48個百分點。
疫情之下,保持人口正增長的同時,發展質量也在持續提升。去年,廣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828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5234美元),增長7.1%。
在這背后是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特別是實體經濟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經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2021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124369.67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50219.19億元,增長8.7%,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3.0%,這比2020年第二產業貢獻率(33.7%)提高了9.3個百分點。
此外,第三產業增加值69146.82億元,增長7.5%,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2.8%。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4.0:40.4:55.6,第二產業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
“2021年廣東第二產業增加值恢復并超過疫情前的水平,體現了我省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體系完備。同時,也反映了我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成效,特別是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部署和發展,不斷挖掘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進一步激發了我省產業的強勁韌性和活力。”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李志堅表示。
發展質量提升還體現在創新動能不斷增強。
2021年,廣東全省專利授權總量87.22萬件,比上年增長22.9%,居全國首位;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0.29萬件,增長45.5%。全年《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61萬件,居全國首位。截至2021年底,全省有效發明專利量43.96萬件,居全國首位。
“廣東科技研發的總體實力較強,專利增長也能保持較高增速。”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建議,廣東進一步提升發明專利的占比,支持PCT國際專利的申請,與港澳加強專利合作打造全球專利高地。
實體經濟支撐強??
規上工業利潤總額超萬億元
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9.4%
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對廣東經濟的支撐作用不僅體現在GDP貢獻率上,還體現在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工業投資等多個方面。
經濟復蘇特別是出口增長,為廣東工業企業發展帶來很多機遇。2021年,廣東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0927.55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3.10元,增加0.28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44%,提高0.15個百分點。
更多新業態新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景象。廣東省統計局發文表示,2021年,在雙碳發展戰略下,廣東新能源產業迎來發展機遇,帶動新能源裝備制造增加值增長19.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產量增勢良好,工業機器人增長56.5%,集成電路增長30.3%,新能源汽車增長155.6%。
利潤增長和市場潛力的挖掘,增強了工業企業的發展信心,這也顯著體現在投資上。
2021年,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31.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9.4%。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52.9%。工業投資增長19.5%,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24.6%。
李志堅認為,工業投資在推動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上起著重要作用,反映了去年出臺支持實體經濟的一系列政策對制造業回暖的成效,為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工業投資雖然增速很快,但是從占比來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謝來風表示,“十四五”期間廣東應加強在工業互聯網等新興領域的投資,同時通過加強金融支撐等舉措,更好發揮民營經濟活躍的優勢,支持民間投資向更多領域拓展。
服務業邁向高端化??
高技術服務業營收增14.9%
帶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9.7%
在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廣東服務業也呈現持續復蘇的態勢。
2021年,廣東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2014.60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其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9.6%,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4.9%。
“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已成為我省服務業發展的新增長點,這反映了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正在邁向高端化。”李志堅建議,以創新為引領,加快驅動廣東服務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品牌化發展。
分行業看,去年廣東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5.5%,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1.4%,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3.3%,衛生和社會工作增長22.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20.2%
謝來風認為,一方面服務業本身存在升級發展的空間,在高技術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方面,應該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應該大力培育數字經濟中的網絡信息消費等新業態,“廣東還可以借助RCEP大力拓寬服務貿易以促進自身服務業的發展,特別是知識密集型的服務貿易”。
服務業對吸納就業的作用不言而喻。服務業營收增長,也推動廣東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40.3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1.5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45%,比上年回落0.08個百分點。
就業穩,帶來的是居民收入的穩步增長,并為消費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2021年,廣東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93元,比上年增長9.7%。同期,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1589元,比上年增長10.9%。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6621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012元,增長16.8%。全省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3.2%,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