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 一線實踐

推動南沙建設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廣州將打造海洋創新發展之都

時間 : 2022-08-25 10:34:12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向海圖強,向海圖興,“藍色經濟”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8月24日,廣州發布《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力打造海洋創新發展之都,成為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地、涉海資源要素配置中心、南海綜合開發先行區、海洋產業集群高地和海岸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初見成效。推動南沙建設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支撐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

  構建“一帶雙核多集群”空間布局

  《規劃》提出構建“一帶雙核多集群”空間布局方案:打造沿江濱海的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帶,串聯以海珠區、黃埔區為中心的海洋高端服務核和以南沙區為核心的海洋科技創新核,重點發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海洋交通運輸、海洋生物和海洋電子信息等特色海洋產業集群。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二級巡視員黃金鋒介紹,在空間上,強化陸海統籌和江海聯動,構建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帶,支撐打造珠江口“黃金內灣”;在指標上,對標國內外先進海洋城市指標,彰顯“老城市新活力”,構建廣州特色指標體系;在行動上,形成含67個項目的項目庫,其中49個集中布局在南沙區,支撐南沙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在路徑上,提出“五個一”規劃實施路徑,為落實全市部署提供路線圖和行動方案。

  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廣州圍繞建設海洋強市目標精準發力,海洋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從2015年2632.8億元穩步增加到2020年的3146.1億元,約占全市GDP的12.6%。國際航運中心能級進一步提升,2020年,廣州港集裝箱航線總數達226條,完成貨物吞吐量6.3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351萬標箱,分別居全球第4位和第5位。完成滾裝商品汽車吞吐量150萬輛,位居國內港口第一位。廣州在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排名由2015年全球第28位躍升至2020年第13位,居全國第4位。

  展望2035年,廣州提出建成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創新活躍、海洋城市文化特色彰顯、海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動南沙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區。

  將廣州港打造為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航運作為海洋經濟的重要支撐,廣州在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新部署。接下來,以南沙港區作為核心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設,將廣州港這個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國際大港打造成為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建設國際化港航綜合大物流體系上,廣州持續建設“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港航大物流體系,以南沙港區為核心,強化樞紐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

  依托以南沙國際物流中心為“冷鏈母港”的全鏈條冷鏈物流,打造冷鏈快線品牌。支持南沙深化與大灣區城市在國際海運中轉、國內駁運、海空鐵聯運、堆場倉儲等航運物流方面融合一體化發展。發揮南沙港鐵路及內陸無水港的綜合物流優勢,加快發展中歐班列,建設南沙海鐵聯運樞紐。

  在提升廣州港面向世界的服務能力上,廣州將實施港航基礎設施滾動式開發建設:加快推進南沙港區五期工程、南沙港區糧食及通用碼頭擴建工程以及LNG應急調峰站配套碼頭工程等港口項目建設,進一步發揮好廣州港保障社會民生的基礎支撐作用。

  積極推進服務灣區港航生命線的公共“避風港”——桂山錨地擴建工程、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廣州港20萬噸級航道工程和小船航道工程等水上工程項目前期工作,為大灣區水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享提速增能。謀劃推動在龍穴島中部挖入式港池內規劃建設南沙港區國際海鐵聯運碼頭,打造以南沙港區為樞紐的海鐵聯運國際中轉通道,構建“中部陸海大通道”。

  在建設廣州臨港經濟區新動能上,將按功能和區域,重點引導航運物流、高端航運服務、臨港制造、臨港汽車產業鏈、國際集拼、國際電商、數字航運、水上休閑旅游等港航產業鏈供應鏈企業集聚發展。

  同時,還將推動穗港澳水上客運公交化運營,打造大灣區國際航運論壇等國際航運交流品牌,增強廣州航運樞紐面向世界、服務世界的綜合能力,打造城市發展的新“增長極”和“發動機”。

  “到2025年,我們將努力實現港口貨物吞吐量6.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800萬標準箱,進一步鞏固廣州港作為世界大港的地位和影響力。”廣州市港務局副局長袁越說。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