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廣州市統計局發布經濟數據顯示,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28231.97億元,同比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4%。
具體產業構成中,廣州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06.41億元,同比增長5.5%,兩年平均增長7.6%;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722.67億元,同比增長8.5%,兩年平均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0202.89億元,同比增長8.0%,兩年平均增長5.1%。
繼北京、上海之后,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破萬億元,成為邁入“雙萬億元”的第三城。這兩項最能代表地區市場活躍度的宏觀數據,展現了廣州作為首批國家消費中心城市成熟的商貿體系、龐大的消費市場和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程度。
“這座城市的基因里有著持續的經濟韌性和產業活力。”廣州太古匯總經理黃瑛說,“站在新的起點上,廣州能夠吸引更多國內外的品牌資源進駐,進一步刺激消費創新、培育消費新模式,為大灣區內企業注入發展新動能,從而提升在世界經濟版圖上的地位。”
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中,廣州市場主體的角色日益重要。2021年,廣州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7.4%,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2.8%,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亮眼的消費類、進出口數據,根植于廣州供應鏈條、物流系統、商品儲備、先進制造等的雄厚基礎。25日,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廣州“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當前,廣州將實體經濟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在宏觀層面上,這體現在廣州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穩步推進。全市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制造業集群、6個增加值超千億元的服務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30%;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比重為65.7%。
在微觀層面上,這體現在廣州市場主體的信心和韌勁上。數據顯示,廣州企事業單位信貸力度加大,貸款增長13.2%,其中中長期貨幣信貸增長15.5%,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這說明,面對外部環境的復雜嚴峻考驗,廣州市場主體仍在積極開拓市場。
此外,支撐商品市場運轉流通的貨運數據顯示,2021年,廣州市貨運量持續恢復,完成貨運量9.82億噸,同比增長6.0%。同時,廣州郵政快遞業邁入“百億件”時代,全年快遞業務量達到106.78億件,同比增長40.2%,兩年平均增長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