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深圳市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發布。《規劃》提出,到2025年,深圳基本形成“全球12小時”航空出行圈,共建“灣區1小時、內灣半小時”交通圈,基本建成“開放暢達、立體融合、低碳智慧、安全宜行”的交通強國城市范例。
打造都市圈“2+2”機場群體系
打造全球灣區核心樞紐海港。深圳探索創新前海樞紐港、深港組合港、灣區港口群、國際港口鏈“四港聯動”模式。
構建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深圳的目標是基本形成“全球12小時”航空出行圈,構建面向亞太、連接歐美澳熱點城市、銜接“一帶一路”節點城市的國際航線網絡。計劃打造都市圈“2+2”機場群體系,提升深圳及東莞東部、深汕特別合作區及河源等區域的航空服務水平。啟動深汕通用機場規劃選址工作,加強與惠州機場合作,發揮深圳第二機場作用。
拓展立體暢達的綜合運輸通道網絡。深圳將完善“南北終到、東西貫通、互聯互通”的高鐵通道布局,加快構建“多向直達、互聯互通”城際鐵路網絡。
此外,深圳還將加快推進深中通道等的建設,發揮軌道交通骨干作用,引領深港兩地“雙城三圈”發展新格局。
2025年新能源機動車目標保有量破百萬
建設高效集約的全球性物流樞紐城市,深圳提出目標,到2025年,快遞業務量達到100億件。構建“對外物流樞紐+城市物流轉運中心+社區物流配送站”三級物流樞紐體系。
強化更具競爭力的公交出行體系,深圳將推行“準點公交”,建設“步行城市”,常規公交與軌道交通兩網換乘“無感化”。完成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建設,打通12條慢行骨干網節點。
推動綜合交通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深圳規劃布局全市油、氣、電、氫綜合能源補給設施,鼓勵遠洋船舶應用LNG、電能替代燃料油,鼓勵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機動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
提升超大城市交通現代化治理能力方面,深圳將滾動實施治堵工程,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實現科技發展重點片區與大灣區核心機場、高鐵樞紐、主要大學園區、大科學裝置等之間的快速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