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發布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外貿“成績單”。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12年至2021年,廣東進出口貿易額從6.21萬億元增至8.27萬億元,增長33.1%,年均增長3.2%,對我國外貿增長貢獻率達14%。
十年來,廣東發揮外貿“壓艙石”作用,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智造”水平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出口量年均增速均超過兩位數;外貿主體活力強勁,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數量增加67.3%,民營企業成為第一大外貿主體,年均增速達11.1%。
新能源汽車、無人機出口量年均增速逾兩位數
十年來,廣東外貿量級連續跨越,2012年規模超過6萬億元,2018年躍至7萬億元以上,2021年突破8萬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貨物貿易占全球份額由2012年的2.6%提升至2021年的2.9%。
從出口看,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保持良好增勢。十年來,廣東出口總值從2012年的3.62萬億元增至2021年的5.05萬億元,年均增長3.8%,占全球份額由3.1%提升至3.5%。其中,機電產品出口長足發展,年均增長4.1%,占整體出口比重由39.3%提升至42.3%。
廣東“智造”水平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日益增強。十年來,廣東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出口量年均增速均超過兩位數,2021年出口已分別達到9125輛、293.1萬臺。同時,廣東自有品牌產品出口占比從2018年的17%提升至2021年的19.1%。
從進口看,廣東擴大進口持續發力,進口商品不斷充實。2012年至2021年,進口總值從2.59萬億元增至3.22萬億元,年均增長2.4%。其中,金屬礦砂、天然氣等資源類產品進口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4.8%、19.2%;糧食進口總體穩定,年均增長1.9%;進口消費品比例不斷提高,從5.9%提升至8.6%。
從平臺看,廣東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成效明顯。十年來,以綜合保稅區為主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動力足、潛力大,以不到全省萬分之二的面積,創造出超過全省十分之一的進出口規模。
自2015年掛牌以來,廣東高標準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建設世界級貿易鏈接平臺。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規模超過2000億元,增幅達24.9%。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內海關持續強化監管優化服務,多措并舉推動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廣東發揮改革開放“橋頭堡”作用,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民營企業進出口年均增逾11%
從主體結構看,十年來,廣東外貿主體數量大幅增加,民營企業接棒主導地位。2021年,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數量達10.9萬家,比2012年增加67.3%。
其中,民營企業快速發展,表現出強勁活力和競爭力,占整體進出口比重由2012年的29.2%提升至2021年的56.4%,年均增速達11.1%。2018年,民營企業占比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廣東第一大外貿主體;2019年,民營企業占比首次超過50%。
廣東貿易結構持續優化,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十年來,產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抗風險能力更強的一般貿易比重逐年提升,從2012年的33.4%提升至2021年的52.3%。2016年,一般貿易額自1986年來首次超過加工貿易額。
新業態新模式規模迅速擴大,新動能新引擎正在蓄力。2016至2021年,廣東市場采購出口年均增長11.5倍。
跨境電商也為越來越多廣東外貿企業“打開新大門”。廣東省商務廳數據顯示,全省跨境電商規模從2016年的228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3310億元,年均增長92.1%。
十年來,廣東國際“朋友圈”進一步擴大,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地區)從225個增加到231個。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之路不斷暢通。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年均增長8%;2021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突破2萬億元,居全國前列。近年來,中歐班列運力、運量更是不斷提升,2021年自廣東始發站點增至6個,發運中歐班列突破430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