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頭趕上!
諄諄教誨,言猶在耳;奮起直追,汕頭起飛。
過去兩年,站在新的時代風口,汕頭立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深入實施省委“1+1+9”工作部署,與同為經濟特區的深圳建立深度協作、構建“核+副中心”的合作機制,按照“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的發展新藍圖,明確加快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三新”,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兩特”,即紡織服裝、玩具創意特色傳統產業;“一大”,即大健康產業),全面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一步一個腳印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
數據顯示,汕頭“三新兩特一大”產業起到支撐作用,今年1—8月,“三新兩特一大”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69.1%。
機制賦能??
推動深圳要素與汕頭優勢結合
近日,深汕深度協作示范項目汕頭—前海數字貿易(跨境電商)產業園在汕頭綜合保稅區舉行揭牌暨入駐企業簽約儀式,首批共有涵蓋電子支付、跨境電商、綜合物流、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智能機器人、電商平臺、教育咨詢、品牌孵化、產業服務等領域的22家企業入駐。
這是深汕深度協作走深走實的寫照。深圳前海數字貿易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良作為參與者,一路見證汕頭—前海數字貿易(跨境電商)產業園的簽約、落地、揭牌。“汕頭綜保區政策環境很好,有非常好的商機、市場,等待我們共同挖掘。”李良多次在招商活動中當起推介人,力邀深圳企業到汕頭尋求合作契機,實現互利共贏。
在汕頭華僑試驗區,深圳汕頭協同創新科技園內一片熱火朝天,勾勒出汕頭高質量發展的美好前景:不久前剛落戶的深圳中聯睿新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場地正加快裝修,10月底即將完工。今年7月,在2022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上,國內19家企業與汕頭華僑試驗區管委會達成總投資額超300億元的數字產業項目合作,中聯睿新便是其中的企業之一。
短短3個月,中聯睿新就搶先在汕頭落地,看中的正是汕頭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政府開放超前的思維模式。該公司副總經理裴斌認為,電力是互聯網的生命,汕頭的風能發電對數字經濟發展十分關鍵,加上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和海底光纜加快推進,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事實上,深圳企業看中汕頭數字經濟發展,只是深汕深度協作在產業投資合作的縮影。去年來,汕頭以深汕深度協作為契機,將招商前移到了深圳,與深圳開展企業、人才、新業態等方面的互惠合作,落地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向深圳學習了先進經驗和創新模式。為了更好地“服務在深鄉賢”和“聯誼在深企業”,汕頭(深圳)協同創新交流中心應運而生。截至今年9月,中心引入32個產業項目落地、總投資額186億元。
產業引擎??
發揮“主力軍”作用 助力高質量發展
敢為天下先的汕頭,從未停止過拼搏奮進的步伐。回望過去一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新變化,汕頭立足優勢、把握大勢、判斷趨勢,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較大進展和積極成效,對外開放持續邁出新步伐,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吹響了在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中迎頭趕上的新號角。
爬坡過坎,蓄勢儲能。對汕頭來說,工業不僅要“穩”,更要“進”、要“快進”。這一年內,汕頭從培強產業集群、搶占科研高地,到打造創新業態、著力招商引才、營商贏商,汕頭用一系列具體實踐,讓發展成為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汕頭抓住主導產業這一發展“主力軍”,跑出產業高質量發展“加速度”。今年以來,汕頭每個月以抽簽形式在各區、各功能區舉辦6場“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現場會,持續釋放大抓工業、抓大產業的強勁動力。
多措并舉下,汕頭傳統產業迸發出新的活力。紡織服裝產業是汕頭首個超千億產業,汕頭市成立市紡織服裝產業協會,推進紡織服裝“四大工程”;今年5月,首屆中國·潮汕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在汕頭舉行,累計實現意向簽約和成交金額近90億元,還收獲多個“國字號”產業基地稱號。汕頭澄海是中國三大玩具生產基地之一,全國7家玩具上市企業有6家在汕頭,4個玩具中國馳名商標有3個在汕頭,全國三分之一玩具3C產品認證在汕頭,全市玩具生產經營企業超萬家。今年上半年,玩具創意產業增加值32.0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6%,增長0.9%。
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得到高質量發展。目前,汕頭新能源產業支撐力量雄厚,汕頭成立市風能協會,上海電氣主機廠、發電機項目正式投產,亞洲最大容量(11兆瓦)海上風機在汕頭總裝下線并成功并網發電,大唐南澳勒門Ⅰ海上風電項目并網投產,廣東省風電臨海試驗基地落地建設,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加快建設。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支持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為汕頭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指明方向。汕頭市委、市政府緊抓這一歷史機遇,堅定不移走好走實“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依托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建設,集中打造2000億元新能源產業集群,加快形成“1+3+3”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生態體系,舉全市之力高起點、高水平建設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