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清遠英德市連樟村,曾經臟亂的省定貧困村如今處處煥發出勃勃生機。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夏至,粵北清遠,溪流飛瀑,姿態萬千;茂林修竹,拔節生長。
恰似這山水交融,清遠城鄉融合的協奏曲也不斷譜出新的樂章:廣清產業園舉行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設立15億元鄉村振興農業科技產業基金,每天10多萬人次乘坐城際列車往返廣清兩地……這里的協調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在這背后,是清遠踐行總書記囑托、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不懈努力。2018年10月22日—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23日下午,總書記深入清遠英德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和連江口鎮連樟村,聽取我省推動粵東西北脫貧攻堅和清遠市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匯報,詳細了解基層黨建、脫貧攻堅、村民服務情況,并入戶看望慰問貧困戶,極大振奮粵北山區廣大群眾,為這片改革熱土帶來新的活力。
砥礪奮進,勇毅前行。三年多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清遠牢記囑托再出發,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全力推動廣清接合片區、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廣東省職教城等重大平臺建設,著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在加快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中闊步前行。
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內,“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東”的山鄉蝶變不斷上演;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內,現代廠房拔地而起;省職教城內,產教融合培育催生更多人才……清遠凝聚更大奮進力量,全力筑牢粵北生態屏障,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聚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努力走好新時代生態功能區高質量發展道路。
“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放不下心來”
穿過群山,走進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曾經的省定貧困村如今有花園般的宜居環境:村道巷陌開闊整潔,連片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內一片蔥郁。
“是總書記的溫暖關懷,讓我找到了脫貧方向,堅定了致富信心。”連樟村脫貧戶陸奕和說,日子越過越紅火,不但實現家門口上班,而且還種上了麻竹筍,收入有保障。
提高山區群眾生活水平,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2018年10月23日下午,總書記乘車沿著崎嶇的山路來到這里,同村民們親切交談,留下了“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放不下心來”的囑托,發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
深情厚望成為連樟村全體干部群眾心中最溫暖的記憶。在中央、省市各級的關懷和指導下,連樟村不忘囑托、感恩奮進,努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
近年來,連樟村群眾生活發生大變化:村民陸國建夫婦通過技能培訓,在村現代農業示范園里當上“新型職業農民”;返鄉青年陸秀媚在村中特產街賣起農產品;殘疾人陸奕羅用上嶄新的木工機床,成為遠近有名的能工巧匠;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不足4000元增至目前的21414元。連樟村也先后獲評廣東省文明村、廣東省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等。
“我們將抓住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這一契機,既要守住綠水青山、留住鄉愁,也要發展產業增收致富。”連樟村黨總支書記陸飛紅說,脫貧后的連樟村,今后還要邁向共同富裕。
蝶變不僅發生在連樟村。著眼未來,清遠聚焦“一把手如何抓鄉村振興、錢從哪里來、農村‘三塊地’如何改革、產業如何發展、鄉村民宿如何推動、基層黨建如何引領”等六方面探索鄉村振興的“清遠戰法”:建立健全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機制,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實施萬企興萬村……一項項實招硬招穩步推進、落地實施。
一幅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時代畫卷在清遠徐徐展開:飛霞山下,新馬鄉村振興樣板區稻蝦共生,智慧農業大棚嫩綠的新品種生菜茁壯成長;昔日全市12.36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6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連續三年在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居粵北片區第一名。
“充分發揮粵東西北地區生態優勢”
在森林碧道漫步,到科普宣教中心“充電”……每到周末,清遠連南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總能迎來眾多游客。曾經,這里是漫山石頭裸露、水土流失嚴重的石漠化土地,世居于此的瑤族群眾只能在“石頭縫里討生活”。
在視察清遠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英德市電子商務產業園,指出要堅持辯證思維,轉變觀念,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充分發揮粵東西北地區生態優勢,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后勁。
總書記的話深深刻進清遠干部群眾的心中。清遠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森林覆蓋率達69.63%,大家清醒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清遠打造“清遠更清”的城市名片和生態品牌。
三年多來,一場將綠水青山轉換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探索在這里持續進行。圍繞“生態”這一關鍵詞,清遠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激活綠色發展優勢,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綠色低碳產業等加快發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
作為廣東石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經過接力修復,連南3568.5畝石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如今,連南森林覆蓋率達83.8%,位居全省第二,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2019年興建的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是獲得國家批準的廣東首個國家石漠公園。
生態好了,守著青山的瑤山群眾吃上“生態飯”。靠自家石頭山的油茶樹,村民盤同四貴一年能掙10多萬元,“以前靠石頭山養不飽一家人,現在卻靠它致富,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借助優質自然資源稟賦,清遠著力打造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果盤子”“茶罐子”,把優良生態和優美風光持續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近年來,清遠以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抓手,在強種業、強科技、建平臺、育企業、樹品牌、融三產、聯農惠農等方面集中發力,目前已建有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21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12.1億元,增速9.8%。
把綠色作為底色,發展才更有亮色。著眼未來,清遠提出力爭用3年左右,將清遠雞、英德紅茶、連州菜心、絲苗米、麻竹筍五大農業產業打造成為百億級產業,帶動百萬農民持續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清遠方案”。
“要下功夫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
北江蜿蜒,南嶺縱橫,地處粵北山區的清遠,曾因交通不便一度發展滯后。如今,快速穿梭的武廣高鐵、廣清城軌,將清遠與大灣區核心城市廣州快速連接起來。
在視察清遠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準一些,久久為功。
踐行總書記囑托,清遠近年來下定決心、下大力氣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努力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積極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
隨著廣清接合片區成為全國11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之一,清遠確定“1221”工作思路,即突出改革一條主線,抓住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兩個關鍵,建立以探索鄉村振興為主要內容的“連樟標準”和以探索城鄉融合為主要內容的“廣清一體標準”兩類標準體系,深入實施一系列改革舉措。
其中,以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塊地”(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作為突破口,清遠發力啃下“硬骨頭”,推動農村土地改革精準化,暢通城鄉要素流通渠道。
清遠市清新區下逕村山多田少,幾年前村民紛紛外出務工。“三塊地”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推開以來,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里盤活整合2600平方米宅基地,與社會資本合作經營小華山休閑度假項目,村集體經濟收入由1.9萬元增至500多萬元,入股農戶戶均獲得近3000元分紅。
今年“五一”期間,小華山風景區迎來一撥撥慕名而來的游客。“村民擁有更多話語權,這個改革讓我們更加有干勁。”談起改革以來的變化,下逕村村民鄒東海如是說。
距離大灣區中心城市最近、發展空間最大、生態條件最好,清遠抓住區域協調發展中這一最大的地利優勢,以廣清一體化為主抓手,堅定融灣崛起,向南而興。隨著廣清一體化進入第十年,清遠大力推進“三鐵工程”建設(南部通地鐵、中部通城鐵、北部通高鐵),致力打造中心城區至廣州中心城區“半小時生活圈”。
一碧北江,秀水長清;嶺南綠都,生機盎然。
銘記總書記親臨視察的深情厚愛,清遠堅定不移朝著總書記指引的目標奮勇前行,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著力打造“融灣崛起排頭兵、城鄉融合示范市、生態發展新標桿、雙區魅力后花園”,以邁向共同富裕的堅實步伐,奮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