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851年歷史的潮州廣濟橋見證了潮州歷史與現代的共存。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千年古城,韓江悠悠;一江兩岸,美不勝收。
潮州,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城市,正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奮力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成功打造“城建投”“文旅投”“潮農投”三大國資平臺,整合出優質國有資產超120億元;5月份全市進出口總額27.7億元,同比增長57.9%;接連舉辦2022年“國際茶日”中國主場活動和潮州工夫茶大會,向世界奉獻了極具潮州特色的茶界盛宴……
正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親臨指導,為潮州帶來趕超跨越、大有可為的黃金期。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潮州視察時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希望潮州廣大干部群眾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起而行之,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為潮州發展提供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抓住機遇,勇擔使命。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潮州提出構建金色韓江發展軸、藍色海洋經濟帶、綠色生態發展帶“一軸兩帶”區域發展格局,作出“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為引領,打好干部思想作風轉變、歷史遺留問題解決、資源配置優化三大戰役”的工作部署,奮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敢于追夢,矢志超越。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獲批,國際化潮州菜標準體系建立完善,鎮村電子政務實現全覆蓋……總書記視察一年多來,潮州真抓實干,砥礪奮進,推動各領域各方面工作實現新突破新跨越:文化綻放光彩、科技創新發展、污染防治攻堅、全面深化改革,千年古城重振歷史榮光,精彩開啟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
日前,“山水宋城 詩意湘橋”詩歌創作大賽啟動儀式在潮州廣濟橋舉行。一批漢服愛好者為千年宋橋帶來古韻之美,詩歌愛好者則現場吟詩交流互動……
2020年10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潮州的第一站,便是來到廣濟橋,指出廣濟橋歷史上幾經重建和修繕,凝聚了不同時期勞動人民的匠心和智慧,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是潮州歷史文化的重要標志。要珍惜和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不能搞過度修繕、過度開發,盡可能保留歷史原貌。
時至今日,回想起現場向總書記匯報的場景,潮州廣濟橋文物管理所所長余小潔依然心潮澎湃,“總書記的鼓勵,為我們做好廣濟橋的保護工作,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動力。”
余小潔一直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牢記在心,帶領團隊全力以赴推進文物保護工作。去年,該所完成了廣濟橋樓閣亭屋木構件保養工程,全面勘查21座橋墩上的18座亭屋和12座樓閣,糾偏加固存在問題的構件。同時借助新技術,對廣濟橋古橋墩設置了66個沉降監測點、19個位移監測點,并進行了6次全面的生命周期監測,用數字編織起一道文物安全監測體系,著力健全文物安全管理體系。
今年,潮州還全面啟動了廣濟橋自2007年修復以來最大的修繕工程——廣濟橋橋墩修繕工程,整個工程計劃年底前完成。
走過獨具特色的廣濟橋,穿過巍峨壯麗的廣濟樓,走進古韻悠悠的牌坊街,便能看到當前廣東保存最為完好、最原汁原味的潮州古城區。在這里,總書記曾沿街步行,了解潮州市修復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打造優秀傳統文化集結地等情況,并走進街邊商鋪,同店員、顧客熱情交談。
“牌坊街很多建筑進行了修繕美化,歷史建筑、文化展館、民居商鋪都融合在街區里,以古香古色、韻味十足的面容迎接八方游人。”潮州市民陳少蕓在古城工作了近20年,深感一年多來古城變化之大,而這正是得益于當地傾力打造和保育活化。
近年來,潮州以“打造‘古’的典雅”為目標導向,出臺潮州古城提升計劃,探索“領導小組+實體機構+市場運作”模式,開展“百家修百厝(祠)”,推動鎮海樓、廖厝祠等歷史文化地標的重建、修復工程,百花臺民俗文化公園項目啟動建設,139處文物和1288處古民居重現往日光彩,以文物、歷史建筑的保育活化利用帶動整個古城的魅力提升,保持古城山水完整格局。
如今,完成修繕后的李厝祠廳堂敞亮,嵌瓷、屋脊等盡顯古樸韻味;曾經殘損嚴重的黃尚書府,歷經兩年多完成后座修繕工程……潮州還加快推進廖厝祠、鐵巷陳宅、卓府、辜厝巷林宅等修繕工程,留住歷史遺存,使其再展風采。
不僅如此,為修復古城肌理,潮州還啟動了古城甲第巷、義井巷、西馬路、義安路、東平路等33條街巷的“微更新”項目,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用“繡花”功夫,在更新改造中盡力將建筑、街巷原來含有的傳統元素保留下來。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走進潮州古城,就如同走進了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區。在這里,可尋得各式各樣的非遺傳承工作室,潮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康惠芳的潮繡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
在視察潮州時,總書記在廣濟樓樓上的展廳里察看潮州非遺文化作品,觀看非遺項目傳承人代表的現場制作演示,并同他們親切交流,了解潮州傳統技藝傳承情況。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那天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已經70多歲的潮州繡娘康惠芳說,“正是總書記的關懷和鼓勵,給予我更多創作的信心!”
一路走來,康惠芳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努力突破技藝藩籬,在開創潮繡雙面繡技法的基礎上再開先河,首創雙面異色繡法,于去年完成了作品《如意常樂》:栩栩如生的9條金龍魚,游走于水草之間,寓意在于如意隨行、常新常樂。康惠芳也正是追求不斷創新,從“常新”中得到“常樂”。
近日,康惠芳又有了新的創作靈感,計劃把總書記走過的一橋一樓一街,以及總書記稱贊過的潮州菜、工夫茶等非遺都繡進新作品里。
“這幅新的潮繡作品圖稿已經初步擬好,我將它命名為《嶺海名邦》。”康惠芳期待用潮繡繡出美麗潮州,讓更多人認識潮州。
隨著古城觀光的游客越來越多,潮州菜師傅許偉鑫在牌坊街工作的餐館生意也越來越火——餐館營業面積不斷擴大的同時,還有了牛肉丸標準化生產車間。
去年6月,潮州菜烹飪技藝被認定為國家級非遺項目。許偉鑫在得知消息后,倍感自豪,表示要在傳承潮州菜技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讓更多人了解潮州菜。
作為廣東的非遺大市,潮州擁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17項,省級非遺保護項目47項,市級非遺保護項目10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位居全省前列。
近日,潮州市與智度集團攜手打造的“潮州工藝美術元宇宙精品館”正式在“Meta彼岸”APP上線,藏品涵蓋潮瓷、潮繡、潮雕、朱泥壺、麥稈貼畫等。這是潮州工藝美術行業運用區塊鏈等技術為非遺數字化破局開路的創新舉措。
“掌握更多核心技術、前沿技術”
日前,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能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合作開展的“高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研發與應用示范”項目傳來喜訊——裝機容量首次突破100kW,交流發電凈效率高達64.1%,已連續并網發電超過1000小時并持續運行中,是國內首次實現百千瓦級的大功率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示范應用,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調研時,曾強調自主創新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希望你們聚焦國內短板產品,在自主研發上加倍努力,掌握更多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增強企業競爭和發展能力。
“總書記的囑托給了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邱基華坦言,“我們力爭推進SOFC技術的發展及規模化商業應用,努力將其打造成企業支柱產品,推動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
三環集團是一家因材料而興的電子元件生產研發企業。在過去一年多里,這家企業持續加大各項研發投入,在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方面,組織上百位工程師投入研發,從材料、工藝等多方面,采用多種創新思維和模式,實現大部分高端規格的技術突破和量產。
潮州三環能在疫情沖擊下不斷創新發展,也離不開當地稅收優惠政策的“添磚加瓦”。去年企業開展了多項重點研發項目,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總額高達2.04億元,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征企業所得稅優惠近8900萬元。
政策賦能也為企業科技創新保駕護航。潮州陸續出臺了《關于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創新發展新高地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新時代科技創新強市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方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壯大高質量發展動能。
從“潮州制造”邁向“潮州智造”,“數字車間”“智慧工廠”機器人更多應用于工業生產中,恒潔衛浴公司的噴釉機器人生產線多項技術指標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創生不銹鋼公司的全自動機械手生產線10秒即可產出一個不銹鋼鍋坯……堅持自主創新,推動一批骨干企業做大做強,挺起產業發展脊梁。
嶺東首邑、蓬勃向上;山水宋城、流光溢彩。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千年潮州勇立時代潮頭,以敢于斗爭、追求理想的堅定意志,敢闖敢試、精益求精的創業勁頭,無懼風浪向前進,努力在更高起點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奮力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繁榮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