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據廣東省市場監管局介紹,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近期該局組織全省開展堅決整治涉企違規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整治行動,確保各項減稅降費政策落到實處。
據介紹,本次專項整治涉企違規收費主要包含港口、檢驗檢疫等進出口環節收費,商業銀行等企業融資相關收費;供電、供水、供氣等公用事業收費,電子政務平臺相關收費等六項任務。
針對港口、檢驗檢疫等進出口環節收費,省市場監管部門重點查處檢驗檢疫環節強制服務收費,以及港口環節拖輪、圍油欄企業變相提高標準收費,各類船代、貨代、船公司等相關企業沒有明碼標價等不規范行為。
針對商業銀行等企業融資相關收費,重點查處商業銀行不落實小微企業“兩禁兩限”政策(禁止向小微企業貸款收取承諾費、資金管理費,嚴格限制收取財務顧問費、咨詢費);違規收取有關信貸資金管理費用;利用貸款強勢地位捆綁強制收費、只收費不服務;將貸款業務及其他服務中產生的盡職調查、押品評估等相關成本轉嫁給企業承擔等行為。
在供電、供水、供氣等公用事業收費方面,省市場監管部門繼續鞏固近年來的工作成效,以5G基站和新能源車充電樁為切入點,繼續對產業園區、寫字樓、商業綜合體物業等轉供電價格開展檢查,將依法嚴肅查處長期拒絕執行轉供電價格政策的單位。監管落實水電氣階段性降價政策,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緩解企業用電用氣用水成本壓力。
針對公路、鐵路等物流領域收費,著重查處鐵路貨運、機場貨站(物流)不執行政府定價、指導價,明碼標價不規范、對明令取消的收費項目繼續收費,未執行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以及高速公路救援等單位超過政府規定標準收費等行為。
針對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行業協會,督促各行政機關嚴格落實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目錄清單,嚴厲查處行政機關將其應當委托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技術性服務費用轉嫁給企業承擔的行為。
在電子政務平臺相關收費方面,重點查處違反文件規定利用電子政務平臺強制或指定企業購買服務,以技術維護費、服務費、電子介質成本費等名義收取經營服務性費用等行為。重點核查本區域內工程質量監管平臺違規收取技術維護等服務費行為,規范工程質量監管平臺收費。
“此次整治行動將落實各項惠企政策作為重中之重,注重解決企業對優惠政策‘看得見、得不到’的問題。”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將從交費端倒查摸排,充分發揮12315平臺作用,廣泛收集問題線索,扎實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打通落實惠企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對有令不行、陽奉陰違、甚至借疫情變相亂收費的單位,將從嚴從重依法查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