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名干部、260余個晝夜、監管進出境航班近6000架次、進出境人員超35萬人次。
“這些數字,凝聚著我們海關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努力與智慧。”面對“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云機場海關旅檢二處黨總支書記、處長葛幫忠說,有人穿著防護服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甚至累到虛脫;還有人臉頰被口罩勒出深深的血痕,卻說這是最美的印記。
日夜堅守之中,他們發揮不同領域專業優勢,打了一場漂亮的“配合戰”,成為空港國門線上“外防輸入”戰斗堡壘。
把輸入風險降到最低
穿上精心挑選的白色婚紗,牽著愛人之手步入婚姻殿堂——如果疫情沒有發生,今年春節,湛敏莉將在親人朋友的祝福中度過。
回到遼寧老家與久別的父母團聚,拉上三五知己一起吃烤串——如果疫情沒有發生,今年春節,胡銀寬就能兌現“一定回家過年”的承諾。
但大年三十一聲號令,湛敏莉的白色婚紗換成了白色防護服,胡銀寬的承諾落空了。這兩位“90后”黨員與廣州白云機場海關旅檢二處的同伴們一起,義無反顧投入到“戰疫”一線。
空港口岸是“外防輸入”第一道防線。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作為我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之一,國際和地區航點近90個,疫情以來已有超過2.5萬架次航班、100萬人次旅客在這里出入境。
“我和同事們站在國門一線,身后是祖國和人民。現場的工作再細一點、再實一點,就能讓人民群眾少一些被感染的風險。”葛幫忠說。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他們各展所長,環環相扣,構筑起“內防輸出、外防輸入”的嚴密陣線:
“健康申明卡審核和流行病學調查要銜接得更緊湊”“有癥狀旅客的轉運速度還要再提高”……200多個日夜,葛幫忠每天頻繁往返于旅檢監控指揮中心和衛生檢疫現場之間,對講機從不離手。為了確保有癥狀旅客得到及時診治,他拉著場主單位、航空公司和120急救中心現場踩點,梳理隔離轉運環節和路線,確保有癥狀旅客及時與普通旅客分離,避免交叉感染。
胡銀寬主動請纓,如今已迅速成長為衛生檢疫領域的專家。堅守一線的時間越來越長、航班排查和轉運疑似病例人數不斷增加……不斷打破的“新紀錄”,見證著他的成長。今年9月,他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成了海關“90后”們的榜樣。
湛敏莉則緊盯旅客健康申報環節,帶領所在班組提煉出健康申明卡審核“六要素”,為系統自動研判染疫風險提供重要參考。作為廣州海關專家組一員,她還赴海口美蘭機場海關,協助完成多次專項衛生檢疫工作。
“遲到的幸福更甜蜜。”10月,湛敏莉在朋友圈曬出了終于到手的結婚證。
“科技戰疫”走在前端
“防控工作再難,改革創新就不難。”疫情防控期間,旅檢二處創新探索了多項“科技戰疫”手段,葛幫忠很自豪。
如何避免通關過程出現人員聚集,防止染疫旅客和普通旅客的交叉感染?在廣州海關部署下,旅檢二處黨總支委員顏紅帶領專責小組在全國率先創新設計了“分區分級分類”監管模式。她按照病毒傳播規律,將負壓采樣室、醫學排查室、流行病學調查區、測溫通道、行李轉盤等區域劃分為“高、中、低”風險區。進入高風險區要升級防護措施,離開高風險區要反向消毒。
如何兼顧疫情防控閉環管理和保障通關效率?旅檢二處從口岸衛生檢疫實際出發,僅用時21天就參與建成廣州海關疫情防控作業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入境旅客“一碼通關”。
“旅客通關一刻不能耽誤,數據傳輸一個不能錯漏。”旅檢二處技術小組組長葉文煒回憶,系統開發期間,他帶領著段澤華、張翼飛等青年技術骨干24小時駐守航站樓,有航班時采集數據,沒航班時爭分奪秒調試系統。
“我們穿著防護服,很難蹲下調試設備。張翼飛就干脆趴在地上,一根一根線路、一個一個接口排查。”葉文煒說,系統投入使用以來,不僅實現航班高峰期“零故障”,還將入境旅客通關時間壓縮了1/3,推動聯防聯控部門衛生檢疫全鏈條數據共享、全程閉環信息化管理。
如今,白云機場海關旅檢二處已獲評全國海關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涌現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胡銀寬、全國海關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顏紅、海關總署集體一等功集體成員葉文煒、張尉超等一批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