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廣東政法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政法委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為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活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工作主線,深入推進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全力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戰疫情,努力為廣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創造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
助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政法機關推動落實群防群控、聯防聯控、“三人小組”等工作機制和“網格化”防控要求,市縣鎮成立“三人領導小組”1763個、“三人工作小組”65936個。出臺一批依法防控疫情和打擊涉疫情違法犯罪的政策文件,搭建“廣東疫情防控大數據綜合實戰平臺”,排查化解一大批涉疫情矛盾糾紛,嚴厲打擊造謠傳謠、抗拒管制、暴力傷醫、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等犯罪行為,依法從重從快審結涉疫情刑事案件1686件,政法干警和監管場所保持“零感染”。
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全省政法機關出臺一系列行動方案和指導意見,主動服務保障“六穩”“六保”、“雙區”建設和三大攻堅戰等中心工作,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完善破產管理人訴訟制度,支持32家企業經破產重整恢復生機,出清“僵尸企業”2852家。打造廣州、深圳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審結知識產權案件17.4萬件,對惡意侵害知識產權案件全面試行懲罰性賠償措施。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組織開展覆蓋全省6萬余家民營企業的“法治體檢”活動,審結涉民營企業民商事案件66.9萬件。嚴厲打擊各類突出經濟犯罪,破獲各類案件1萬余起。審結涉外涉港澳臺民商事案件1.8萬件,辦理港澳司法協助案件1148件。推動律師進工業園區工作,實現100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全覆蓋。
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維穩安保任務圓滿完成
全省政法機關把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活動維穩安保作為全年政法維穩工作的主題主線,按照“步步為營、梯次趨緊”的工作步驟扎實穩步推進。堅持全國全省“一盤棋”,構筑環粵、環重點市、環核心圈“三道防線”,及時啟動“六個一”一級響應工作機制和公安機關一級勤務,以最嚴要求、最實措施、最強保障落實各項安保工作措施,確保活動絕對安全、萬無一失。
決戰掃黑除惡取得壓倒性勝利
全省政法機關扎實推進“一十百千萬”和“六清”行動,加強重點地區、突出問題和行業亂象專項整治,堅決打贏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收官之戰。專項斗爭以來,全省共打掉涉黑組織279個、惡勢力犯罪集團1126個,審結涉黑涉惡案件4167件,判處罪犯17191人,立案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人員9069人,各項指標名列全國前茅。通過三年專項斗爭,基層社會、政治、經濟生態進一步好轉,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市域社會治理試點 邁出堅實步伐
全省政法機關深入推進13個第一批和8個第二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市試點工作,深圳、東莞等地市在全國試點工作交流會上作經驗介紹。舉辦首屆“平安杯”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大賽,涌現出“深圳平安立法”“珠海平安+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數”等系列創新品牌,以點帶面提升社會治理整體水平的格局逐步形成。積極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工作不斷深化,基層綜合網格加快建設,在綜治中心建立“粵心安”社會心理服務站(室)有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打開新局面。“粵平安”平臺建設迅速啟動,社會治理智能化取得新進展。
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
召開全省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深入推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改革和建設,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快推進,59項年度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或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出臺《廣東省刑事案件基本證據指引(試行)》,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全面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149203人依法適用認罪認罰程序,適用率達82.8%。在廣州、深圳等地開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平均辦案周期縮短33%。院庭長和領導干部辦案制度不斷完善,院庭長直接辦理大案難案新案82.4萬件,法官年人均辦案358件。順利完成省法學會機構改革和換屆工作,法學會工作得到全面加強。通過系列改革措施推動司法質效提升,法院系統結案數增長10.6%,居全國第一位;檢察系統以占全國1/20的人力辦理了全國1/10的批捕起訴案件。
社會治安秩序持續好轉
全省公安機關重拳打擊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突出違法犯罪,刑事破案數連續8年保持在20萬起以上,2020年群眾安全感上升8.1%。全省電信網絡詐騙立案、財產損失數同比下降10.77%、15.71%,破獲電信詐騙案件數和抓獲人數同比上升22.36%、75.06%。深入推進打擊跨境賭博工作,偵辦跨境賭博案件一大批,偵破國家掛牌督辦案件一批。組織實施整治突出毒品問題,湛江雷州、揭陽惠來兩個毒品問題地區順利“摘帽”。推進重點水域“三無”船舶專項整治、重點沿海地區綜合治理,反走私反偷渡長效工作機制初步建立。
司法審判保障民生更加有力
全省法院系統及時回應教育、健康、住房、社保、養老等領域民生訴求,審結民生領域案件38.8萬件,為務工人員追回被拖欠工資款15.4億元。審結婚姻家庭糾紛6.5萬件,簽發人身安全保護令265份。開展“南粵執行風暴2020”專項活動,執結案件102.8萬件,結案時間平均縮短11.9%。加強訴源治理,加快“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法院系統依托社會力量調解案件66.5萬件,同比增長89%。
檢察公益訴訟領域不斷拓展
全省檢察系統運用督促或支持其他適格主體起訴、檢察建議、提起訴訟等方式,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責,努力推動解決公益損害問題。全面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辦理訴前程序案件4932件,提起訴訟511件,督促恢復被污染、破壞的耕地、林地、水源地等24.8萬畝,督促清理固體廢物1.8萬噸,挽回公益損失約4億元。在個人信息保護、文物保護等新領域立案527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94件。
政法公共服務更加高效便捷
公安機關持續深化出入境管理、戶政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放管服”改革,依托“粵省事”平臺上線公安服務項目302項,累計服務超3.8億人次。法院系統依托法院訴訟服務網提供全天候、“不打烊”在線訴訟服務,完成網上立案122.9萬件、網上開庭5.5萬次、電子送達77.2萬次,同比分別上升22%、506%、330%。檢察系統深化12309檢察服務中心建設,常態化開展檢察長接訪工作,保障律師依法執業權利,檢察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司法行政機關推動出臺全省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全年廣東法律服務網服務總量超613萬次,組織辦理法律援助案件超16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