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國外養的寵物蜥蜴不能帶回國嗎?”“這個水果不可以帶嗎?”……由于不了解國家相關規定,不少旅客從境外旅游回來時會攜帶、郵寄動植物及其產品。近日,深圳海關以“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契機,組織系列科普宣傳,建立深圳市國門生物安全教育宣傳基地,開展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等“四進”活動。
深圳貨物人員往來頻繁。藏匿在運輸工具、集裝箱、貨物、寄遞物、旅客攜帶物品中的外來入侵物種帶來的生物安全風險不斷增大,對國門生物安全造成巨大威脅。深圳海關2020年以來,共截獲有害生物531種16773次,有效維護了國門生物安全。
外來入侵物種不但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造成經濟損失,也會對糧食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帶來威脅。深圳海關建立集“疫病疫情、風險分析、技術法規、應急預警”為一體的聯合防控機制。如深圳海關在入境口岸周邊海陸空郵鐵口岸、進出口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和加工存放場所,開展有害生物監測調查,著力構建動植物疫情疫病監測體系。2020年通過完善監測體系,設置檢疫性實蠅、林木害蟲、外來雜草等有害生物監測點540個,完成陸生動物疫病監測樣品4067個,完成水生動物疫病監測樣品2069個。
科技成為攔截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2020年,深圳海關共鑒定動植物樣品約138萬個,鑒定動植物屬種171個。另外,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檢測相關科研項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深圳市標準獎,三項疫病檢測方法的相關專利獲得授權。科研成果為相關人畜共患病毒分型鑒別診斷、預防新型流感病毒入侵和傳播擴散提供了技術支撐,大大提升了口岸疫情疫病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