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圳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法治保障有關情況。據悉,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市、區司法行政機關充分履職,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在防疫工作中發揮著決策參謀、執法監督、法治保障等作用,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助力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強化指引 依法防疫
越是在緊急關頭越要保持定力,越要穩住陣腳,做到章法不亂。深圳各項防控工作,從一開始就努力做到有法可依。
1月26日農歷大年初二,深圳市司法局連夜形成了《關于保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依法開展有關方案的報告》。次日,深圳市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第一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該報告,并要求各區、各部門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深圳市的防疫工作。1月28日,深圳市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法律知識問答》,梳理出疫情防治、政府管控、刑事責任、對勞動關系的影響等方面的“52問”。2月2日,《深圳市民告知書》《來深人員告知書》《在深企業告知書》3份告知書齊發,號召市民自覺維護防控秩序、來深人員自覺隔離觀察,號召在深企業自覺承擔起疫情防控的責任和義務,落實復工、健康責任人制度,配合開展隔離,維護市場秩序,維護和諧勞動關系。
防疫初期,深圳便充分調動起全社會的依法防疫意識,全社會的表現也體現了深圳市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特別是法治示范區的法治底色。“此次疫情防控不僅是全社會的一次大考,也是法律規定自身科學性、嚴密性的一次大考。通過疫情防控,我們還要不斷總結,對相關法律體系不斷完善,這就需要政府及其各部門在立足法治精神、遵循法律原則的基礎之上,創造性地開展防疫工作。”深圳市司法局局長蔣溪林說。
規范執法 依法履職
依法戰疫的意識,在深圳基層有著許多生動的實踐。2月15日,福田區福田街道制定《福田街道全面加強疫情防控法治工作實施方案》,從法律制度、決策動員、落地執行、執法監督和法律服務五個方面,推出24條具體舉措,為依法依規開展防疫工作提供法治方案。
為確保政府部門規范執法,深圳司法部門編制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重點領域行政執法工作指引》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相關行政執法問題》等執法規范,從基本原則、查處要點、標準流程等方面為一線行政執法人員提供標準化、模塊化、實景式的工作指引。各有關部門也在職責范圍內依法發揮職能作用,將依法防疫作為行為準則。
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長馬鴻雁介紹,疫情暴發后深圳公安第一時間發布了《關于依法嚴厲打擊涉疫情防控違法犯罪行為的通告》,明確相關處置措施,建立“快受理、快立案、快偵查、快破案、快公開”的“五快”機制;堅持從嚴從快打擊,特別是針對涉確診病例瞞報案件及涉防護物資詐騙案件,堅持露頭就打,快偵快破,對消除社會恐慌、穩定社會情緒發揮了重要作用。期間,累計查處各類涉疫刑事治安案件490宗,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57名,有力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對消除社會恐慌、穩定社會情緒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圳市交警局副局長馮新毅介紹,2月10日交警部門發布《關于依法從嚴查處影響疫情防控工作交通違法的通告》,截至目前共查處不按規定避讓緊急任務救護車等特種車輛的1460宗。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司法、公安等部門在特殊場所實施超常規防控,深圳監獄、戒毒所、看守所等場所在全省率先實現依法封閉管理和隔離備勤,取消休假,全警按“執勤戰斗、隔離備勤、外圍保障”模式,分三批全部投入疫情防控,至今保持著全市監所內零感染。
法治保障 精準服務
深圳公安民生警務深微平臺上線“零跑動”業務112項,開發疫情自主申報系統,累計注冊信息1000余萬條;深圳交警力推進網上辦、延期辦、自助辦,創新開通視頻辦,共在線處理91.69萬宗交通違法,網上辦理車駕管業務27.26萬宗;深圳國際仲裁院實現了網上立案、網上證據交、網上調解、網上開庭的“信息化、一站式、全流程”非接觸式仲裁,目前通過網上立案的數量已達到2188宗,網上開庭、證據核對、身份認證、疑難案件研討等視頻連線數百次。
這一系列的服務舉措,是深圳各部門善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手段來解決問題的闡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推動復工復產保障市民的生活回到正常的秩序,既要安全,也要高效,深圳各部門立足法治,依托科技,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嚴防境外輸入和境內反彈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馬鴻雁介紹,深圳警方將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社會秩序恢復和穩定工作,深入開展“大巡邏、大排查、大管控”,每日部署1.2萬余名警力開展社會面巡邏防控,4000余名警力在防疫醫院、隔離點、場站、口岸等重點目標盯防值守;認真做好全市各學校復學復課返校安保工作,通過實施“一個專班+三級督導+五個到位”共16項舉措,提前排查返校人員風險,組織對全市校園內部防范,以及周邊的安全隱患開展專項整治,為復學復課創造穩定良好的校園環境。
深圳國際仲裁院副院長安欣介紹,目前境外商事糾紛處于增多趨勢,尤其是國際貿易、房屋租賃方面,仲裁院已經增聘46名國際知名商事仲裁專家,覆蓋國家增加到77個,國際化比例達到41.26%,將更好的解決特區企業涉及境外的各類商事糾紛,并通過大幅減免仲裁費等手段,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預計全年直接為企業減負3.8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