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了,高校怎么錄取考生?12日,省教育考試院公布《廣東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平行志愿投檔及錄取實施辦法》(下稱《辦法》),明確本科和專科錄取批次普通文理類均設1個平行志愿組,分別設置15個院校志愿數,每所院校設6個專業志愿和1個是否服從專業調劑選項。
依然采用平行志愿投檔
與往年一樣,今年廣東普通高校招生依然采用平行志愿投檔。
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是指在某個規定的錄取批次中,允許考生填報若干個平行但有順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根據考生高考成績高低排序和院校志愿先后順序投檔,投出檔案均視為第一志愿,由高校擇優錄取。
《辦法》明確,高考評卷結束后,按文科類、理科類、藝術類、體育類及考生成績總分從高到低排序,并在公布成績同時予以公布。符合政策加分的考生,排序時以統考科目成績總分加照顧加分合成分值后參與排序。
其中,文科類、理科類考生排序成績總分相同時,則按統考科目成績總分(即不含政策性照顧加分)從高到低排序,統考科目成績總分仍相同時,則按單科順序及分數從高到低排序。單科成績的排列順序為:文科類為語文、文科綜合、文科數學、外語;理科類為理科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
省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本科和專科錄取批次普通文理類均設1個平行志愿組,分別設置15個院校志愿數,每所院校設6個專業志愿和1個是否服從專業調劑選項。藝術類統考、體育類設1個平行志愿組,設6個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設6個專業志愿和1個是否服從專業調劑選項。
本科批次實行兩次投檔,第一次投高分優先投檔線上考生,第二次投本科最低分數線上未錄取考生。第一次投檔未錄取而被退檔考生,第二次投檔時,其退檔過的院校志愿無效。其他批次平行志愿投檔均為一次性投檔,缺檔院校不即時補檔,待征集志愿時再行投檔。
預投檔比例為1∶1.05
《辦法》提出,平行志愿投檔原則為“分數優先,遵循志愿”。
其中,按考生成績排序情況從高到低檢索,排序高的優先檢索,再按考生填報的院校志愿依次逐個檢索投檔;術科考生需文化課總成績(含政策性照顧加分)和術科統考成績雙上線。如果考生符合A志愿院校的投檔條件,則投檔A志愿院校,如果達不到A志愿院校的投檔條件,則繼續檢索后續的B志愿。考生檔案一旦投出,不再檢索考生的其他志愿。
省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每批次的預投檔在正式投檔前兩天進行,省招生辦公室按既定投檔原則進行兩次預投檔,預投檔比例為1∶1.05。第一次預投檔為高校提供本校的生源情況,高校據此決定是否增加招生計劃,并及時向省招生辦公室反饋;省招生辦公室根據高校反饋的意見,調整招生計劃,進行第二次預投檔,供各招生院校最終確定招生計劃。
需要注意的是,預投檔后,高校須在正式投檔前確定招生計劃,并上報省招生辦公室。反饋增加計劃的高校,省招生辦公室正式投檔時按增加計劃后的計劃數1∶1比例投檔;未按時反饋的,正式投檔時按各高校原公布的招生計劃以1∶1比例投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