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廣東18項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 要聞報道

公立醫院改革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廣州是如何做到的?

時間 : 2020-07-06 16:48:39 來源 : 廣州日報
【打印】 【字體: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對2019年落實國務院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取得明顯城鄉的213個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相應采取30項獎勵支持措施。

  在廣州市獲得督查激勵措施的9項工作事項中,市衛生健康委牽頭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較為明顯而位列其中。日前,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歐陽資文接受媒體訪問,對廣州公立醫院改革的措施和成效進行了介紹。

  醫療、醫保、醫藥聯動“組合拳”提升群眾獲得感

  深化醫改工作中醫療、醫保、醫藥“三醫”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歐陽資文介紹,廣州市在相關工作的推進過程中,堅持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基本原則。在領導層面,由廣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督陣,分管副市長統一分管醫療、醫保、醫藥相關部門,具體抓各項工作落實。在部門層面,市醫改辦所在單位市衛健委牽頭市委編辦、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醫保局及市市場監管局等組成市醫改常務單位,各部門分工明確、配合密切,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形成高效有力的工作協調機制。“黨政領導、部門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有力推進了轄區內國家部委屬、省屬、軍隊武警、市屬、區屬及其他企事業舉辦的地區所有公立醫院同步參與取消藥品耗材加成、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藥品集團采購(GPO)等各項改革,實現改革同步、政策協調,最終取得比較明顯的整體成效。

  歐陽資文介紹,廣州地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初衷是使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因此,廣州市近年來陸續打出了取消“藥品耗材加成”、推進藥品集中采購、深化醫保支付改革等“政策組合拳”,把能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不斷提升群眾醫改獲得感作為衡量醫改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他表示,第三方的調查顯示,群眾對廣州二級、三級醫院的滿意度分別達到80.77%和82.61%,這便是群眾獲得感的體現之一。

  加大財政投入落實政府辦醫責任確保醫院、醫務人員積極性

  公立醫院改革后,藥品加成、醫用耗材加成取消,醫院的收入受到影響,醫院、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和價值如何體現?

  歐陽資文表示,醫院和醫務人員作為提供醫療服務的主體和推進醫改工作的主力軍,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將直接影響患者得到醫療服務的質量和醫改政策的落實程度。為此,在取消藥品和醫用耗材加成的同時,廣州市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明確公立醫院因取消藥品加成而減少的收入,按“調價:財政:醫院=8:1:1”比例補償,并創新實施“定額+差異化”補償方法,既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又有效避免不同類型醫院之間補償水平懸殊,保障了醫院的正常運營;在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時也注重調升診療、手術、護理、床位、中醫、兒科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基本醫療服務項目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并規定醫務人員經費支出必須占醫院業務支出比例達到40%以上,收入分配制度激勵作用更加突出,醫務人員參與改革、支持改革、擁護改革的積極性也得到充分提升。

  不斷提升醫療救治水平新冠肺炎治愈率達99.41%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廣州的醫療救治工作取得了高治愈率、低病亡率的成績:截至5月16日24時,廣州累計收治509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除了1例病亡、2例仍在院治療外,99.41%的確診病例已出院,相關工作獲得了中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近年來,廣州地區公立醫院醫療救治水平逐漸提升,區域醫學中心和醫療高地地位日漸突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就醫需求。在最新的復旦版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名中,廣州地區有9家醫院進入百強,其中7家醫院排名有所上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上升1名,位列全國第6名;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上升10個以上名次。廣州地區12家醫院共計40個科室上榜專科綜合排行榜全國前十,眼科和呼吸科繼續保持全國排名第1。無論是百強醫院數量還是專科排名情況,我市排名僅次于北京、上海之后,穩居全國第3位。

  廣州市在高水平醫院的建設和布局上持續發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級類醫院280家,其中三級醫院66家、三級甲等醫院38家,其中13家醫院(全省30家)被納入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建設“登峰計劃”;在重點專科建設方面,市財政投入9000萬元,全力建設20個市級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和7個培育專科。

  優質醫療資源向薄弱地區輻射延伸外圍城區新建一批醫院

  歐陽資文表示,針對薄弱地區和薄弱領域醫療衛生發展短板,廣州市則通過“調布局、補短板,建高地、強基層,促均衡、抓效能”,積極引導中心城區優質醫療資源向城市發展新區、外圍城區輻射延伸,大力推動一批市、區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建設,構建“一主、一副、五分、網絡化”的醫療衛生設施總體布局。

  在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云,加快推進廣州呼吸中心、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整體改擴建和市第八人民醫院三期等重點項目建設,有重點、多層次地建設一批高水平醫院和高水平臨床重點專(學)科,支持創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全面提升疑難重癥診療能力、臨床科研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廣州市區域醫療中心地位,保持健康事業發展在全國、全省走在前列,進一步提升國內外輻射力,成為“一帶一路”醫療外交重要節點。

  打造南沙成為廣州醫療衛生服務副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醫療高地,通過引進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省中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以及包括港澳臺在內的社會資本,在南沙區設置高水平醫療服務機構,建設穗港澳國際健康產業城。

  而在黃埔、番禺、花都、增城、從化,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布局,加大醫療衛生設施基礎建設力度,推動醫聯體建設,充分發揮大醫院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區域醫療綜合服務能力。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