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廣東18項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 要聞報道

【凈土防御】土壤防治的“韶味”配方

時間 : 2020-07-07 09:15:15 來源 :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微信公眾號
【打印】 【字體:

  近日,韶關市因環境治理工程項目推進快,獲得國務院2019年度督查激勵,成為全國獲得該項激勵的5個城市之一。其中,土壤環境的大幅改善是韶關獲得該項激勵的重要內容,這是韶關市在打好凈土保衛攻堅戰中收獲的又一張出色“答卷”。

  落實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礦山及其周邊土壤環境風險管控、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積極探索具有韶關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體系經驗和模式……據韶關市生態環境局介紹,韶關正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強化土壤環境管理,全力筑牢粵北生態屏障,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

  5月時節,萬物恣意生長,大寶山附近村民正在田地里勞作,放眼望去,田間地頭郁郁蔥蔥,恬淡靜謐的良田鄉,上有蔚藍天空,下有清山秀水,遠眺是新綠峰巒,身旁是似錦繁花,一片生機盎然。

  “以前我們這條河看不到魚,現在我們可以在這里捕魚蝦了,周邊土地上也改種桑葉等產品,不僅安全,還可以創收。”村民李先生說,土壤安全利用措施讓村民頗為滿意。

  億民賴此土,萬物生斯壤。該村的治土嘗試,是韶關市模式的縮影。作為全國6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省市共建下,以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科學引導土地用途調整、實施土壤環境風險管控、著力提升土壤環境管理能力作為工作重點,積極探索具有韶關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管理、技術和評估”體系經驗和模式,高質量落實國家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部署,打一場“穩、準、狠”的凈土保衛戰。經過4年的實踐與積累,韶關市“管土”有何成效,下一步又將如何發力?

  配方一

  政企合力,切斷源頭

  粵北南嶺山區地處國家生態安全格局“兩屏三帶”中的南方丘陵山地帶的核心區,所在區域的7個縣(市)均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占區域國土面積的85%以上,是華南地區和粵港澳區域的重要生態屏障,是全省重金屬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

  經廣東省政府同意,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先后印發了《韶關市涉重金屬行業環境綜合整治方案(2015—2020年)》《大寶山礦區及周邊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仁化縣董塘鎮環境綜合整治方案》等文件,省市共投入超過20億元,關停涉重金屬企業37家,完成90多家涉重金屬企業整治提升,全面落實145項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以整治措施化解區域環境風險,污染源頭得以有效控制。

  特別是通過政企共同投入資金10多億元,落實了12個項目生態環境重點整治工程,構建起由源頭防控、過程阻斷、末端治理和風險防范的大寶山多重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體系,讓橫石水等水質從Ⅴ類穩定上升至Ⅲ類,有效防控了大寶山及其周邊區域土壤環境風險。

  配方二

  摸清“家底”,把好脈

  土壤污染防治是中國生態環境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與大氣和水體相比,污染物在土壤中富集、遷移和擴散更復雜,土壤質量事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如何掌握土壤狀況,從源頭上嚴控土壤污染,確保“對癥下藥”?開展調查排查、摸清“家底”是關鍵。

  韶關結合區域重金屬高背景、礦產開發影響面積廣等實際,建立了“行政保障+技術糾偏+專業調查+企業參與”的組織實施模式,完成了重點行業企業調查、農用地詳查、重點區域調查評估、背景值調查、重點監管單位周邊調查、工業固廢排查、灌溉水調查等七項專項調查,建設農用地分類單元基礎信息庫,探索統計以成土母質單元重金屬元素的背景值,應用“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工業固體廢物風險,探索從生態環境角度評價礦山及其周邊風險,嘗試從源頭監控農用地灌溉水水質,全面夯實土壤環境管理基礎。

  目前,韶關市通過調查排查基本掌握區域風險及特點,正積極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和土壤環境背景值標準編制工作,逐步管控突出土壤環境風險。

  配方三

  分類施策,尋找最優解

  建設用地方面,以阻隔污染物遷移、管控生態環境風險為目的,積極打造暫不開發污染地塊管控模式,持續推進重點礦區不覆土生態修復工作。農用地方面,結合需求和安全,成功建立“企業+基地+農戶”安全利用產業化模式和水稻安全種植的“齒輪式”組織管理模式。基于現有市場基礎和未來發展規劃,建立農用地安全利用品種清單。

  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周期長、見效慢。為了更好更精準的找出修復辦法和手段,韶關與國內多家科研單位開展合作,一方面為科研機構提供研究平臺,把院校技術引韶關,助力土壤修復治理,造福一方百姓。另一方面通過對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技術長效監管,保障區域技術措施可持續。

  位于韶關市翁源縣新江鎮的粵北耕地土壤修復驗證評估平臺及安全利用與修復展示區是韶關探索土壤修復治理的又一重要實踐。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基地包括一園二平臺三展示區N示范推廣區,旨在發揮多平臺技術優勢,提升本土化科學難題的協同攻關能力,全面監督管理區域土壤污染防治技術措施,尋找土壤污染治理的最優解。

  據了解,該基地耕地平臺共58畝,現有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等17個科研單位正在開展為期3年的技術研發,通過科研成果大比拼,驗證評估后篩選出最優的修復技術,逐步在韶關其他地方做整體推廣。值得關注的是,科研成果將在今年年底推出。

  如今,漫步在韶關市區三江六岸,碧水藍天下,花木郁郁蔥蔥,空氣清新怡人,韶關在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之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接下來,韶關市將持續嚴格按照相關工作要求,統籌做好土壤保護和修復治理,堅決打好打贏凈土保衛戰,全力筑牢粵北生態屏障,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