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市認真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形成了具有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連續獲得2018、2019年度國務院督查激勵。
在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規劃框架下,廣州市進一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出臺了《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修訂)》《廣州市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若干意見》《廣州市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系統推進若干意見》等政策措施,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各領域集群加快發展。
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構建起上游技術研發、臨床試驗,中游轉化中試、生產制造,下游上市應用、流通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形成了“關鍵基礎零部件-整機及成套裝備-系統集成應用-公共支撐服務”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2019年,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1%)2.4個百分點。
廣州市再生醫學與健康、海洋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等省實驗室建設全面啟動,獲批建設全國在新材料領域的首個國家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創新中心、華南第一家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務平臺、廣東省首個區域細胞制備中心、廣東省首個印刷及柔性顯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廣州市入選《自然》雜志全球科研城市50強排名中第25位,這在入選的中國城市中排第5位。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廣州市斬獲26個獎項,占廣東省的52%;牽頭完成9項,占廣東省的90%。廣州企業在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勇奪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等2個全國行業總決賽一等獎。
廣州市制定《廣州市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行動方案》《廣州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著力推動“四減一優”(減流程、減成本、減材料、減時間、優服務),推動營商環境改革“再提速”。全面實施“人工智能+機器人”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全國首推政務服務“秒批”清單、實現工商登記“領跑全國”,工程審批“高速公路”。外商投資企業備案縮短至1個工作日,企業獲得電力便利度國際領先,發行全國首支純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率先取消政府采購投標保證金。2019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與民營企業家評價調查報告》顯示,廣州營商環境綜合評分在全國主要城市名列第一。廣州開發區獲得聯合國“2019年度全球杰出投資促進機構大獎”,成為中國唯一獲獎地區。
據廣州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廣州將在以下四方面發力,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統籌推進產業發展。充分用好政策紅利,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政策,并結合廣州市實際加快推動落實。編制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四五”規劃,瞄準技術創新發展趨勢,部署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產業,加快培育形成新動能。
二是加快建設創新平臺。積極爭取支持新建若干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加快推動國家高分子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推動組建一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構建多層級產業創新平臺。
三是推動制造業“建鏈、補鏈、強鏈”。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等全產業鏈。推動廣州市汽車產業智能化發展,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力度。推動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出臺全產業鏈推進方案。
四是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推動中日生物醫藥合作產業園區、北斗產業園、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等重大項目建設,輻射引領產業創新發展。加快推動廣州市“城市大腦”建設工作,以智慧醫療、智慧政務、智慧交通、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典型應用示范為切入點,加強5G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行業的應用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