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乘勢而為,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韶關毫不猶豫地作出決定:必須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以釘釘子的精神繼續做實做細做好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韶關在推進落實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過程中,以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統籌綠美南粵三年行動計劃、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和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建設,大力開展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加快生態修復保護,持續保持水土涵養,營造山清水秀的優美自然環境,促進山水相依、水木共生的良性循環,構建健康、自然的生態體系。
統籌推進 試點先行
努力將韶關粵北南嶺生態屏障打造成“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凈、草碧”的生命共同體,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示范是韶關作出的莊嚴承諾。
4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介紹了韶關市大寶山新山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的經驗做法,以細膩的文筆分別從綜合整治、生態修復、技術創新三個方面,全面立體地報道了大寶山礦面對環保壓力,“不推諉、不逃避、不停步”,在絕境中蹚出坦途;近日,廣東省林業局發布生態修復十大樣板工程。大寶山新山片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程作為粵北唯一代表,成功上榜“十大生態修復樣板”。大寶山新山片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程已于2019年被確定為廣東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現在又被省林業局再次確定為生態修復十大樣板工程之一……這都只是全市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取得成果的一個縮影。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總投資近93.11億元,其中,中央專項資金20億元,是韶關近年來爭取到的最大項目。
近年來,韶關市為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指示精神,積極申報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并于2018年10月成功入圍全國試點項目。
2019年2月下旬,韶關市政府印發《關于成立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組成專門工作機構,并科學劃定范圍,精心組織項目。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實施范圍涵蓋全市范圍,實施重點區域為7個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市),面積1.55萬平方公里。工程類型為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土地整治與土壤修復利用、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流域水環境保護及治理工程。
同時,全市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為契機,探索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體制機制,制定一系列項目實施和推進的有效辦法和管理制度,具體包括《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資金籌集使用管理細則》《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項目遴選辦法》《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項目專家庫管理辦法》《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項目管理辦法》等7項制度,確保每個試點項目申報、實施、考核、驗收等工作環節不走樣不變形。
2019年按照省的部署,在大力推進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規劃落地的同時,以《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總體規劃》為基礎,啟動編制廣東國家公園發展規劃和南嶺國家公園設立論證工作,積極申報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試點省,努力創建廣東省第一個國家公園。
目前,全市修改完善了《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實施方案》,將原來4大類65項治理工程整合為4大類17項治理工程、遴選確定中央專項資金支持的子項目57個、已到位的10億元中央專項資金全部下達到具體項目、47個中央專項資金支持的子項目正加緊建設,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試點工程取得階段性進展。
多措并舉 成果初現
2019年,在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組織的“廣東省首屆生態修復項目十大示范案例”評獎中,韶關市推薦報送的“韶關市仁化縣董塘鎮土壤修復與150MW光伏發電綜合利用示范項目”“韶關市南雄珠璣古田村墾造水田項目”“韶關市凡口鉛鋅礦礦山綜合生態修復”和“韶關市大寶山新山片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4個項目入圍候選項目,“韶關市凡口鉛鋅礦礦山綜合生態修復”和“韶關市大寶山新山片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2個項目獲評“廣東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韶關市入圍項目和示范案例數均為全省第一,這些項目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為全省生態修復提供了很好的示范經驗。
全市積極統籌省、市各級各類專項資金,對照試點工程的工作任務和績效目標,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水田墾造、拆舊復墾、耕地安全利用、水土保持、造林更新、河湖治理和農村污水處理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試點項目。
試點項目開展以來,截至今年4月,全市已完成實際投資45.5億元,完成礦山石場復綠109.927公頃(占試點工程總體績效目標的31%);完成49個水田墾造項目(其中43個項目已通過市級驗收),新增水田面積2.3萬畝;組織開展拆舊復墾項目414個,立項規模1.22萬畝,已完成驗收備案的項目211個,面積4757畝;完成耕地安全利用10000畝(占試點工程總體績效目標的20%);造林更新29.56萬畝和石漠化治理面積6萬畝(占試點工程總體績效目標的54%);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3.77萬畝(占試點工程總體績效目標的104%);開展河湖“五清”和“清四亂”專項行動,清理河流長度2314公里;開展23宗48條河段的治理,治理河長190公里;國省控斷面和市縣級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水質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三(提前實現試點工程總體績效目標);村鎮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90%以上(提前實現試點工程總體績效目標);積極開展粵北特別生態保護區規劃和國家、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劃定工作,自然保護區勘界立碑、生態廊道建設、野生動物調查監測、華南五針松育苗基地及松材線蟲防護工程、黃腹角稚棲息地保護和永久監測樣地建設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野生動物主要棲息地范圍內陸生野生動物個體數量持續增加,生物多樣性進一步豐富。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漸向好,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又回來了。在最近開展大型珍稀鳥類調查中,韶關市南嶺自然保護區新發現海南虎斑鳽、白嫻等多種珍稀鳥類。
韶關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深入貫徹“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修復理念,積極探索試點經驗和成功做法。在推進試點項目時,全市徹底改變過去各要素分割治理的模式,積極統籌實施試點子項目建設,同時充分考慮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辯證關系,通過調整優化項目的治理模式和方法,壓減了大量的人工景觀、美化亮化、硬質護坡、水泥堤岸、灌注藥劑和擋土墻等不必要的人工干預和過度治理的工程措施,為“低成本修復,低成本維護”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獲得了較好的成功經驗。
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試點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也將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示范引領,整體推進”的原則,因地制宜,著重打造形成一批“看得見,摸得著,可復制,能推廣”的示范“樣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