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廣東18項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 要聞報道

深化“綠色”改革 開啟多彩未來——韶關持續打造綠色發展韶關樣板工作綜述

時間 : 2020-07-20 10:07:12 來源 : 韶關日報
【打印】 【字體:

  這是一座明凈的城市,2019年市區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全省最大。

  這是一座青翠的城市,2019年森林覆蓋率、活立木蓄積量、有林地面積三大森林資源核心指標數據穩居全省第一。

  這是一座在綠色發展之路上勠力前行的“全國綠化模范城市”。

  這里,是韶關。

  生態似水、發展如舟。近年來,韶關緊緊圍繞省委書記李希來韶調研提出“全力筑牢粵北生態屏障,打造綠色發展韶關樣板,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目標要求,深化“綠色”改革,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評價考核體系、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為韶關高質量綠色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一個國家公園建立一套自然保護地體系

  今年3月,省政府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透露,廣東將全力推進廣東南嶺國家公園創建,擬建的南嶺國家公園在韶關范圍內總面積約為1176平方公里。

  創建號角吹響后,韶關第一時間對標國家公園管理創新機制,以市內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為基底,結合繼承現有自然保護地管理成效,保全自然性、原始性、原生性等特性,編制完成南嶺國家公園(韶關范圍)建議方案。

  方案初定,韶關便開展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專題研究,探索解決自然保護地內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嚴格進行自然保護地規范化建設,力爭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為確保公園建設順利推進,韶關針對林區矛盾糾紛等系列問題,印發實施了《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方案》,通過對集體土地、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資產進行統一普查和確權登記,逐步探索建立集體土地、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資產“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產權制度。

  目前,韶關按照南嶺國家公園韶關擬建范圍,已開展自然資源資產普查和確權,摸清了保護地底數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正探索通過租賃、置換、地役權合同等方式規范流轉南嶺國家公園內集體土地和經濟林,提高自然資源資產國家所有權比例。

  一片廣袤樹林創建一座國家森林城市

  滿目青翠,鳥語花香。在韶關國家森林公園,不時能聽到往來市民游客發出的感慨:“這里的風景真美,像畫一樣。”藍天低垂、樹木成蔭是人們心中向往的美景。

  近年來,韶關按照建成“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態景觀格局思路,加快推進創森5大體系24項工程345個項目,全市7個縣(市)均已完成國家森林城市(縣級)備案,成為全省首個完成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備案的地級市。

  韶關“全域創森”不為榮譽,而是要切實讓城市美起來、綠起來。為了早日實現這一目標,韶關率先在翁源縣開展林長制省級試點,建立縣、鎮、村三級林長制體系和林長制考核評價體系,并以此為基礎在全市推開林長制改革,分級設立林長,建立林長會議制度,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

  除此之外,韶關還在全省率先建立森林防火遠程監控系統和護林員管理系統,健全森林防火“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建立森林航空消防基地,初步實現森林防火監控數字化、網絡化。出臺的《韶關市野外用火管理條例》實行森林防火區、農業生產生活區、城鎮居住區的分區管理制度,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全市違規野外用火案件數同比下降69.7%,露天焚燒現象減少90%以上。

  綠色漸染下的韶關,市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展現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生態景觀畫卷。

  三場防治戰役提升一方水土治理能力

  “我們家的空氣質量那是沒話說,打開窗戶就能看見藍天,呼吸那叫一個順暢。”“沒想到韶關現在的江水這么碧綠。”當下,無論是韶城百姓,還是異地游客都對韶關打造的這幅綠色生態景觀畫卷贊嘆不已,碧水藍天已然成為了韶關的一張閃亮“名片”。

  細看這張畫卷,森林是其中的翠色,里頭還有天空的湛藍、河湖的碧綠、土地的肥沃。這是韶關通過打好“三大戰役”為畫卷添上的色彩。

  在“藍天保衛戰”的戰場上,韶關通過實行道路揚塵整治“三個一”督察機制,著力解決影響市區空氣質量的突出問題,2019年市區完成裸露土地整治面積18.7萬平方米。通過修訂《韶關市煙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條例》,市區266.4平方公里的禁放區域實現無燃放,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在“碧水攻堅戰”的戰場上,韶關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強力開展河湖“清四亂”和“五清”專項行動,推進河長巡河履職常態化。2019年,規模以上河湖“清四亂”上報銷號數337宗、銷號率100%,市、縣、鎮三級河長巡河超2萬次。

  在“凈土防御戰”的戰場上,韶關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凡口礦礦山綜合生態修復項目和大寶山礦新山片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獲評“廣東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示范案例”。加快建設韶關市土壤環境管理信息化系統,推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建設用地聯動管理“一份清單”“一張圖”。

  大刀闊斧的生態環境治理,讓韶關的環境更加整潔、空氣越發清新,綠色生態景觀畫卷顏色更加艷麗,令“畫中人”流連忘返。

  一次創新行動走出一條理論實踐新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是韶關趕超發展的最大優勢。深刻認識到這一點的韶關積極探索,努力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間畫上等號。

  韶關市率先在全省開展林業碳普惠試點,選取翁源縣翁城鎮沾坑村和始興縣3個林場進行試點探索,成功開發《廣東省森林保護碳普惠方法學》《廣東省森林經營碳普惠方法學》兩個省級林業碳普惠方法學,并在全省開創林業碳匯上市交易先河,探索出“碳普惠制+生態文明建設+精準扶貧”有機結合的創新路徑。

  通過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韶關大力發展精致農業,逐步壯大生態農業規模,形成以優質稻、優質蔬菜、特色水果等6大主導產業,茶葉、油茶、中藥材等6大特色產業相結合的“6+6”發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韶關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實現縣域全覆蓋,其中,翁源蘭花產業園更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管理體系。

  另外,韶關通過轉變林下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延長產業鏈,將發展模式由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向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拓展,帶動直接參與林業經營的農戶超過13.5萬人,實現森林休閑旅游產值110多億元。

  事實證明,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沐浴在綠色海洋里的韶關人民,將繼續守好南嶺山脈上的每一株林木,畢力續寫韶關綠色發展新篇章。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