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是全年的“風向標”,在工業穩增長上開好局起好步,對于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指數)。去年10月以來,PMI指數重回榮枯線以上并創下近一年的新高,我國經濟尤其是制造業回升向好的態勢進一步明確。
廣東作為工業大省,近期公布的數據同樣呈現了這樣的趨勢——前2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制造業增長10.8%;新領域投資增勢強勁,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6.0%、38.1%。
縱觀全省,各地鉚足干勁忙生產,奏響奮進“開場曲”。梳理發現,在20個已公布前2月數據的地市中,18個地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13個地市工業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
工業生產穩步提升
大項目落地提速
位于粵東腹地,一座“超級煉化航母”正平穩運行,一艘艘滿載航空煤油的貨輪開出。這個在去年投產的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正為揭陽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能,預計今年產值可達千億元。在重大項目的帶動下,前2月揭陽規上工業增速達42.9%,位居全省第一。
放眼全省,截至目前,在已發布數據的20個地市中,18個地市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其中,云浮、東莞分別以21.7%、20.2%的規上工業增速位居全省第二、第三名;珠海、深圳分別以19.7%和13.5%的增速位居第四、第五名。
值得注意的是,云浮前2月的規上工業增長創下了該市近10年新高,這也離不開制造業快速增長的貢獻——前2月,云浮制造業增長21.1%,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19.1個百分點。
東莞更是位列珠三角城市工業增速之首。去年同期,東莞規上工業增加值出現負增長,今年東莞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2%,達到728.36億元。這一增速也比上年全年提高了22.1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穩步提升,投資者信心更足,大項目落地提速。
在汕頭國際紡織城,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首批產業園將于6月投入使用,建成后將成為全國規模領先的紡織園區。盡管工業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但汕頭前2月的制造業投資增長高達125.9%,其中“三新兩特一大”產業投資增長33.9%,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35.1%,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96.5%。
縱觀全省各地,一批彰顯高質量發展的重點產業項目在一季度紛紛“亮相”,涉及重大科技、先進制造業等領域,項目質量數量雙提升。
比如,深圳寶安新開工項目朱坳人工智能產業示范園,將為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提供支撐服務;韶關迎來國內首條高性能電解液生產線落地;汕尾迎來廣東華電汕尾華僑管理區新型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等。
重大產業項目接連落戶,推動各地工業投資迅猛增長。前2月,陽江工業投資增長94%;深圳工業投資強勢增長,達到82%,創2017年5月以來新高;湛江工業投資增速也達到67.4%,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8.2%;云浮工業投資增長達51.6%;中山、揭陽、東莞、汕尾工業投資增速分別達48.5%、38.5%、34.9%、29.9%,高于全省26.3%的增速。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展望今年,全省各地以新項目開工擴大高質量投資,將為工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電子信息業回暖
數字化轉型加速
今年前六周,華為的銷量暴漲64%,市占率從9.4%上升到了16.5%;一季度vivo以1155.8萬臺的激活量領跑國內手機市場;1月,OPPO以20%的市場份額位居印尼市場第一……
手機市場的復蘇,是電子信息制造業回暖的強烈信號之一。前2月,廣東電子信息制造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23.2%。作為廣東第一大支柱產業,量大面廣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強勢回暖,對多個地市的工業增長起到了拉動作用。
具體看各地數據,前2月,深圳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9.1%,廣州電子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5%,東莞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4.3%,惠州電子行業增長20.3%,中山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37.4%。
除了“老牌”電子信息產業大市,一些新勢力也在崛起。
為進一步支持新型產業發展,今年1月,汕尾印發《汕尾市新型產業項目產業準入目錄》,將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列在12個產業首位。前2月汕尾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86.4%。
多個城市也在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前2月,汕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6.2%,清遠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
在以上城市,電子信息產業的增速均高于當地規上工業總體增速,體現了電子信息產業的有力支撐作用。“電子信息制造業與其他行業關聯度相當高,具有很強的‘外溢性’,這表明,某項信息技術增速加快,相關產業都將受益。”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分析道。
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能夠為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創造有利條件。當前,廣東正積極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速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支持傳統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提升。
數字化轉型是工業技改的重要抓手。從前2月數據看,多地技改投資實現大幅增長。
今年,中山出臺推動工業企業加快實施技術改造若干措施,鼓勵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并提出每年推動600家企業技改。前2月,中山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0.2%。
東莞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高質量建設國際科創制造強市的實施意見》,則對數字化轉型提供最高1000萬元獎補,并提出今年推動1500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前2月,東莞工業技改投資增長55.5%。
“技改的躍遷就是生產力的躍遷。每一代技改都是以當時最先進的生產力為產業注入新動能,才使得制造業永葆青春活力。”工信部電子五所軟件與系統研究院院長楊曉明說,當前新一輪技術改造的最突出特點就是以數字化技改作為主攻方向,動能轉換強、改造效益高、拉動投資大、影響范圍大、變革層次深。
競逐“天空之城”
搶占先進制造業新賽道
小鵬匯天飛行汽車從廣州超甲級寫字樓群垂直起飛,順利完成CBD“天德廣場—廣州塔”區域的低空飛行;只用約20分鐘,峰飛航空就完成全球首條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跨海跨城空中航線(深圳—珠海)首飛;隨著豐翼科技在深圳光明的無人機低空物流航線開通,其航線已覆蓋深圳、中山、珠海、東莞等地……
一批批領軍粵企的“突圍”,推動廣東低空經濟蓄勢高飛。今年一季度,隨著“低空經濟”在今年全國兩會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廣東不僅多地迎來低空空域的密集試飛,廣州、深圳、珠海等地也紛紛出臺支持政策,競逐“天空之城”。
深圳出臺全國首部“低空經濟”地方立法,為低空經濟產業起飛鋪就法治跑道;廣州推動出臺《廣州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廣州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推進低空數字空域和智聯網建設;珠海就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公開征求意見;江門則準備在即將到來的廣交會上,專門設立低空經濟展示區……
廣東今年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廣州、珠海建設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日前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更是劃定了新任務:在粵港澳等重點地區打造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央地政策密集催化下,低空經濟未來有望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為制造業中研發能力強、創新成果豐富、復雜度高的領域,先進制造業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新動能、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從前2月的數據看,廣東各地先進制造業加速增長,多地先進制造業增速快于規上工業整體增速。比如,惠州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6%;江門先進制造業增加值76.75億元,同比增長9.6%;揭陽先進制造業實現增加值59.84億元,增長125.8%。
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今年一季度,廣東各地也通過增強人才保障、開展前沿技術攻關、暢通成果轉化渠道等方式加快培育新動能。
比如,中山出臺“科技創新強市十五條”,密切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相關領域顛覆性、前沿性技術,全力支持相關企業、項目及重點實驗室加快建設;惠州出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的若干措施,打造惠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綜合服務平臺;陽江成立首個省級院士工作站,為打造“綠能之都”提供科學支撐。
賽迪顧問先進制造業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建議,發展先進制造業應以產業集群為抓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穩定性,并以創新驅動為核心,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此外,還要穩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