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想在村里找到人?難著呢!”清遠英德市石灰鋪鎮楓樹映村村民吳昭歡笑著說,“很多村民都去摘英德紅茶的春茶了,勞動力供不應求。過段時間家家戶戶又開始摘麻竹筍,雖然忙碌,但是收入增加了,日子有奔頭,大伙心氣兒足。”
積極探索“五大百億+”,推動農業朝著千億級產業闊步向前;加快培育百億級企業、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清遠旅游“一帶一廊一區”千億產業發展新格局……當前,清遠持續推動“百千萬工程”、產業轉移升級、生態文旅康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三個“發動機”。
在打造“三個千億”的征途上,清遠實現省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連續5年位列片區第一,2023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2%,跑贏全省4.8%的增速。城鄉發展與民生福祉同頻共振,這座粵北小城,正加速邁向“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優”“小而特”。
優品供應地
五大百億農業產業帶動近60萬人增收
郁郁蔥蔥的山林里不時人影閃動,清遠英德市西牛鎮小灣村筍農曾漢文趁著近期雨水充足,忙著為自家幾十畝麻竹筍林松土施肥、修麻竹根等,并聯合保險公司為麻竹筍“上保險”——麻竹筍價格指數險。5月底,麻竹筍將迎來豐產期,屆時他與妻子每天一大早都要進山砍筍。
“我們50多歲了,外出打工不太容易,在村里承包麻竹筍,一年下來有10多萬元的收入。”曾漢文說,買了麻竹筍價格指數險后,鮮筍平均價格低于合同上簽的價格就能獲得理賠,能抵御風險。他們一家靠種麻竹筍供孩子讀完了大學,還建起了新房子。
清遠農業提檔升級的機遇還惠及更多農戶。
作為廣東省的農業大市,清遠以規模和品牌較強的清遠雞、英德紅茶、連州菜心、麻竹筍、絲苗米5個特色農產品為引領,全力打造五個百億級農業產業,通過“以工業思維做農業”,打造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地。
2021年,五大百億農業產業綜合產值196億元;2022年,綜合產值224億元、增長14%;2023年,綜合產值302億元、增長超過30%,聯農帶農富農成果顯著。粗略統計,五大百億農業產業帶動超20萬農戶、近60萬人增收。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力爭五大百億農業產業綜合產值增長20%,清遠雞和西牛麻竹筍2個產業突破百億產值。
轉移首選地
“新廠離家近,旺季收入是淡季近2倍”
“我的公司雖然在廣州,但去年我有近一半時間在清遠度過。”華印(廣東)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剛說。作為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大潮之下進駐清遠的企業負責人之一,王志剛自身的“身份”也發生了轉變,成為一名“政府特約顧問”。
他積極參與到廣清各大招商推介活動、清遠市加快推進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專題會等活動中來,去年為清遠產業轉移升級、優化營商環境等提出數十個建議。“‘馬上就辦’的清遠速度,讓我們看到清遠優化營商環境、支持企業發展的決心。”他說。
當前,清遠正全力打造全省產業有序轉移主戰場首選地,清遠主平臺率先建成全省首個新增“千億級主平臺”,承接產業轉移項目數居全省第一。2023年,清遠規上工業增加值706.73億元,同比增長6.7%,高于4.4%的全省平均增速。
產業轉移升級,員工工作環境也同步升級。來自湖南永州的謝土翠,接觸服裝紡織近20年,2023年隨工廠從廣州搬遷至清遠。
“公司訂單多起來,我們也會更忙,但相應的是收入增加,去年‘雙十一’當月收入是淡季近2倍。”她說,新園區距離在清遠的新家也近,新廠房比以前大了不止一倍,久坐也不會壓抑,“工作嘛,開心舒適是第一位的”。
目前,清遠正加快推動廣州營商環境5.0向清遠覆蓋,共投入超66億元用于主平臺基礎設施及標準廠房建設,各園區持續提升行政服務效能,建立與大灣區一樣的營商環境,“一網通辦”網上可辦率提升至96%,1188個事項實現證照聯動審批,讓企業憑“清遠成本”享“大灣區服務”。
旅游目的地
村集體年收入從2萬躍升至600多萬
今年3月中旬,闊別數年的清遠馬拉松再度鳴槍起跑,來自國內外的2萬名跑者在山水清遠感受春天的氣息;當月底,2024連南半程馬拉松賽也燃情開賽,吸引8000余名選手參賽。
清遠文旅發展“紅利”正不斷釋放。以“清馬”為例,3月15日至17日,清城區累計接待游客11.35萬人次,旅游收入9492萬元,市內客房預訂量比2019年增長了近40%,多家酒店滿房。
“變化太大了!”再次來到清遠,湘潭大學教練兼隊員林鑫感嘆,“2015年來的時候,清遠體育中心、南岸公園、郵輪碼頭這些漂亮的建筑都還沒有。”
從城到鄉,清遠文旅康養也在持續蝶變。
在大山環繞的清新區浸潭鎮六甲洞村,下逕村小組建成并運營湯泉民宿項目,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從2015年的2萬余元躍升至2023年的600多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380元提高到2.3萬元。
這樣的變化也發生在六甲洞彭屋村小組,這里建成了集特色康養、農耕體驗、露營等項目于一體的“七十三家房客”民宿項目,村集體每年可獲得60萬—100萬元的收益。村民通過土地作價入股等方式參與民宿項目建設,還可根據客房收益獲得分紅。“在這個共同奔富的大家庭里,我也是其中一員。”村民鄒麗芬表示。
去年以來,清遠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打造北江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嶺南民族特色高質量發展(文旅)廊道、灣區北生態文化旅游合作集聚區,全力打造大灣區旅游度假目的地,塑造千億產業發展新格局。2023年,清遠接待游客1610.3萬人次、增長57.3%,旅游總收入166.5億元、增長82.6%,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