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現場。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11月8日,2023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火熱舉行,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領軍企業代表齊聚廣州,共享大灣區投資機遇與發展紅利。
粵港澳三地再攜手,聯合招商結碩果。新能源、生物醫藥、半導體、智能裝備……大會達成投資貿易項目859個,總金額超2.24萬億元。其中,26個重大投資項目現場簽約,投資金額803億元。
大灣區是大文章,大灣區有大未來。隨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重大項目加速集聚、產業鏈條日益完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國際一流灣區的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開放之路正不斷走深走實。
大灣區“朋友圈”遍布全球
產業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動能
火熱氛圍中,全球優質項目紛至沓來。
859個投資貿易項目,涵蓋半導體(芯片、集成電路等)、新能源設備、電子產品、機械產品、化工產品、金屬加工、食品、印刷、生物醫藥等領域。
美國、法國、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以及中國港澳臺地區……現場簽約的26個重大投資項目外資來源廣泛,大灣區“朋友圈”遍布全球。
全球企業正持續看好廣東。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吸收外資192.5億美元,來自發達國家的投資增長84.4%,其中來自歐洲的投資增長1.5倍、美國的投資增長15.7%、新加坡的投資增長38.9%。
現場簽約項目中,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的特點鮮明。其中,制造業項目16個,投資金額528億元;其他能源產業、技術研究及現代服務業等項目10個,投資金額275億元。
西門子能源股份公司執行委員會成員、全球執行副總裁卡瑞姆·阿明說,未來將充分依托大灣區完整的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金融鏈和人才鏈,積極參與建設現代化能源產業體系。
此次招商大會上,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與西門子能源簽署《戰略伙伴關系框架協議》,并宣布在燃氣輪機、海上風電電網接入等領域開展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雙方致力于打造中德先進能源企業合作典范,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圍繞高端裝備、新型儲能、生物醫藥、海洋牧場、金融服務、清潔能源等產業,大會還舉辦了6場專題產業對接會。一眾民企、外企、國企代表齊聚,借助大會平臺開展項目洽談合作,搶占產業發展先機。
“隨著技術迭代升級和用戶需求不斷成熟,新型儲能也會像當年的光伏產業一樣,走出一條萬億產業的康莊大道。”廣東省能源研究會秘書長、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能源所所長于文益說,大灣區可以利用其產業體系、人才儲備和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和特點,繼續吸引廣大企業在大灣區生根發芽。
中國不僅是安利全球最大市場,也是安利重要的創新中心和供應鏈樞紐。“今年3月,安利對中國市場進行了第10次增資,主要是升級廣州生產基地。我們對大灣區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安利(中國)總裁余放說,大灣區一直是經濟活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國際化水平領先的區域之一,未來將繼續深耕大灣區,助力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誠邀企業到“灣”里來
跨國巨頭搶抓機遇投資擴產
要吸引企業到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擴產,完善的產業配套、優越的營商環境都不可缺少。招商大會現場,粵港澳三地政府部門發放政策“大禮包”,全面展示大灣區營商環境與投資機遇。
“去年12月,廣東成功舉辦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共達成投資項目853個、投資總額達2.5萬億元。一年來,這些項目開工率超過78%,為大灣區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說。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香港和澳門的作用至關重要。“我們會用好香港‘八大中心’定位和基建項目,推動創科發展,用好香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自由流通的優勢,做好‘引進來’‘走出去’的工作。”香港特別行政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說。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余雨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理想的創新土壤”。“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的新平臺。”余雨生期待澳門疊加橫琴空間優勢,逐步構建出澳琴產業聯動發展新模式,共同創造投資發展新機遇。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擁有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四個國家部署的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未來,這四個平臺將作為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為廣大企業提供更優政策環境、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
“從戰略定位上看,四個平臺各有側重,橫琴著眼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前海著眼支持香港現代服務業發展,南沙突出‘粵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兩個關鍵,河套則突出協同香港推進國際科技創新。可以說,四個平臺的重要使命都是拓展港澳發展空間、服務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朱偉說。
三地政府部門誠邀企業到“灣”里來,嗅覺敏感的企業已經率先抓住商機。
“我們正在佛山建設一個投資額30億元的釀酒廠,預計明年第二季度建成投產。它擁有嘉士伯集團在歐洲以外的首個大型研發中心,將成為我們在亞洲研發的重要樞紐。”嘉士伯集團首席執行官雅各布·阿魯普·安德森說。
百事公司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謝長安回憶,從1981年第一罐百事可樂在深圳生產,至今百事在廣東落地已有42年了。“一直以來,廣東都是我們很重要的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目前我們在佛山有超過7億元的投資,將很快進入第二期的增資擴產。除了投資和生產基地的布局以外,我們也一直在深化產業上下游的合作,也包括跟消費者的互動。”她說。
西門子能源股份公司執行委員會成員、全球執行副總裁卡瑞姆?阿明:
深圳創新中心科技成果加速走出實驗室
“自2017年以來,短短6年間,我們見證了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的宏偉藍圖正在穩步實現,并不斷積蓄新的發展動力。”談及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西門子能源股份公司執行委員會成員、全球執行副總裁卡瑞姆?阿明與有榮焉。
多年來,西門子能源已經成為這片充滿活力的地區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西門子能源已向大灣區提供18臺重型燃氣輪機和41臺工業燃氣輪機,與當地合作伙伴一道為大灣區打造安全可靠、經濟、可持續的能源系統,為綠色轉型、高質量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兩年前,我們在深圳啟動了公司全球四大創新中心之一的西門子能源深圳創新中心。如今,創新中心產生的多項科技成果已經加速走出實驗室。”卡瑞姆說,創新中心不久前還與合作伙伴共同發起學術—產業跨界聯盟,匯聚各行業同仁共同助力實現低碳減排。
在卡瑞姆看來,廣東素以開放包容著稱,廣東人民也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而聞名。對于在廣東開展運營的跨國公司而言,這種精神體現在政府為持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而出臺的各種政策舉措、定期舉行的各類專題座談會等。“認真傾聽我們的聲音,紓企業之困、解發展之難,正是這種細節之處的真章,使我們對大灣區乃至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卡瑞姆說。
輝瑞中國區總裁、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彭振科:
讓創新藥物同步惠及粵港澳大灣區居民
“作為醫藥行業的領軍企業,我們希望抓住機遇,深耕粵港澳大灣區。”此次招商大會上,輝瑞中國區總裁、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彭振科表示,未來將優化在大灣區的發展戰略,并在廣東發布輝瑞在這一區域的項目。
中國市場是輝瑞發展的重點。近35年來,輝瑞引進了80余款創新產品。目前,輝瑞在華員工約8000人,其中1500人從事產品研發。
“我來到這里,是因為看好大灣區提供的機遇,并備受其鼓舞。對我們來說,大灣區是個非常好的機會。”彭振科認為,這里具備卓越的條件、有一流的大學、優秀的學者、一線醫院、完備的數字化科技、醫藥行業以及來自政府的鼎力支持。
“大灣區的先行先試,能讓我們在這里引入治療重疾的同類第一、同類最佳的突破創新產品,讓那些在美國、歐洲上市的產品能同步惠及大灣區居民。”彭振科說。
彭振科透露,輝瑞正致力于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達成,計劃從2023年到2025年,實現17款新產品或新適應癥的遞交獲批。同時,輝瑞通過本地化合作,率先在中國成立了輝瑞智慧醫療創新中心。未來還將通過合作,助推本土生物醫藥公司的臨床科學項目。
嘉士伯集團首席執行官雅各布·阿魯普·安德森:
大灣區是最理想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嘉士伯的中國之旅正是開始于大灣區,我們對這里的發展感到非常興奮。”新上任嘉士伯集團首席執行官2個月,雅各布·阿魯普·安德森專門趕來參加此次招商大會,支持大灣區發展。
嘉士伯是率先在中國投資的丹麥公司之一,1995年就在惠州建立了該公司在中國的第一家酒廠,并在廣州設立中國區管理總部。至今,嘉士伯已累計在華投資超100億元。
作為全球三大啤酒公司之一,嘉士伯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在中國的高端啤酒銷量占比達到24%,高于19%的行業平均水平。目前,中國已經是嘉士伯集團在全球最大的市場,約占集團銷量和利潤的三分之一。
在嘉士伯集團面向2027年的全球戰略“揚帆27”中,“繼續在中國取得成功”成為戰略重點之一。在雅各布看來,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在大灣區、在廣東取得成功,因為這里擁有優質的營商環境、繁榮的經濟、強大的消費力和人口結構的優勢,是中國乃至全球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對于嘉士伯集團這樣的跨國快消品公司,大灣區是最理想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過去幾天,我走訪了重慶和廣東,對未來多年發展的前景感到非常期待。我們將繼續投資大灣區,繼續鞏固與廣東的合作關系,中國將繼續成為嘉士伯最重要的市場。”雅各布說。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華南分會主席高志豪:
培養更多專家人才 推動大灣區發展
“我們可以看到,新冠疫情后全球經濟都有放緩趨勢。但是在粵港澳大灣區,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有增長的亮點。”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華南分會主席高志豪在接受采訪時毫不掩飾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看好。
他表示,無論是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粵港澳大灣區都有著很多發展機遇。“這里不僅有先進的基礎設施、深厚的制造基礎、前沿的創新技術,還有著獨特的產業集聚優勢。我們很多華南會員都是在這里成長發展起來的。”
在粵港澳大灣區多年,他特別關注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我們作為商會,在和政府部門溝通的時候也會反復提到,一定要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不僅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來說,中小微企業在產業發展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往往有著很多大企業沒有的創新點子,我們希望能在這樣的基礎上和它們達成合作。”
此外,他還建議,粵港澳大灣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和培訓機制。“和其他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擁有更大的面積,希望能通過政策支持吸引和培養更多高素質專家人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來到大會現場,高志豪看到了大灣區向全球企業家發出“邀請函”的信心和態度。“這次招商大會是粵港澳大灣區招商的一次重大舉措。在這里,我們了解了很多新的政策紅利,也看到很多企業家的面孔。這對于未來的招商大會都是很好的借鑒,我們也希望在這里和更多企業有更多的合作。”
美中清潔技術中心總裁安鋒:
迫切期待在大灣區發掘合作伙伴
“上一次和廣東省商務廳見面洽談是在2019年,很高興這次能再重啟交流會談。”時隔4年再次來到廣州,美中清潔技術中心總裁安鋒對此次招商大會合作前景充滿希望。
此次,美中清潔技術中心組織了16家美國清潔技術企業,覆蓋了多個領域,包括碳中和、碳捕獲、清潔能源、環境技術、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能源效率與儲能技術、綠色智能建筑、清潔燃料等,來大灣區尋找合作伙伴。“中國的‘雙碳’計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雄心勃勃的建設目標,為相關清潔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美國企業在各方面都擁有高度創新的產品和多樣性的解決方案,這些創新都將對中國低碳市場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安鋒說。
安鋒認為,廣東是中國對外開放及國際合作的典范地區,在零碳發展和清潔技術方面極為領先。“我們相信廣東為美國企業開拓中國市場提供了充滿潛力的渠道和市場途徑,我們迫切期待在粵港澳大灣區為中國企業發掘合作伙伴、建立聯系以及尋找新的商機,開拓更多的合作領域。”
康美泰克公司亞太業務總監劉昕:
大灣區在新能源發展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康美泰克是全美國最大的脫硝脫一氧化碳、脫VOC和CO2的公司。我們公司此行的目的,就是開拓在二氧化碳吸附劑領域和中國企業的合作。”在廣東—北美清潔技術產業對接會上,康美泰克公司亞太業務總監劉昕直奔主題。
劉昕介紹,目前該公司產品的主要應用場景是天然氣聯合電廠、燃煤電廠、石化工業等領域。“現在廣州主要的燃機電廠、深圳主要的電力企業用的脫硝催化劑都是我們的產品。我們協助中國電力行業制定脫硝環保標準,轉讓了全套脫硝催化劑技術給中國公司。”
深耕清潔能源技術領域多年,劉昕在現場用自己的親身見聞表達了對粵港澳大灣區清潔技術產業發展前景的樂觀。“我到達廣州的時候,在從機場到酒店的路上看到了很多新能源車,還看到了很高技術含量的全電動重型泥頭車,這充分說明了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在新能源領域發展的深度和廣度都走在了世界前列。這一次來到這里,我們非常希望然后找到合作方,一起做好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
粵港澳大灣區優越的營商環境給劉昕留下深刻印象。“我們公司正在探討在中國成立分公司的問題,粵港澳大灣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尤其是稅收優惠政策對我們來說有很大吸引力,我會把這些信息帶回總部,讓董事會做一個好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