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民生項目——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通過鯉魚洲、高新沙和羅田三大泵站首臺機組啟動驗收及全線通水驗收,標志著工程具備了全線通水條件。
地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加快推進;地上,廣汕高鐵、汕汕高鐵順利開通;海上,琶洲港澳客運碼頭正式開航,深中通道建設勢如破竹……過去一年,廣東省屬企業真抓實干、干勁奔涌,重大項目“踩油門”,產業升級“提速跑”。
據廣東省國資委消息,2023年,廣東省屬企業資產總額達2.56萬億元、同比增長8.8%,累計實現營業收入7181.35億元、同比增長10%,利潤總額328億元、同比增長17.8%,較好發揮了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
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
過去一年,面對經濟穩增長的諸多壓力和挑戰,廣東國有企業切實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投資上馬重大工程項目拉動經濟增長。去年省屬企業全年共承擔99項省重點項目,年度完成投資額1595.17億元、完成率115.49%。
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廣東省屬企業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大在制造業特別是關鍵環節和中高端領域布局,1月—12月省屬企業制造業領域投資項目133個、實際完成投資146.33億元,廣青科技、興發鋁業等4家省屬企業入選省級“鏈主”企業,年度新增47家“專精特新”企業。
如今,走進陽江,廣青科技旗下鎳鐵廠、煉鋼廠、熱軋廠等五大工廠“成群出道”,成為廣東省唯一擁有從紅土鎳礦冶煉到不銹鋼產品生產完整產業鏈的高新技術企業,吸引上下游產業匯聚陽江市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形成具有全國競爭力的千億級不銹鋼合金材料產業集群。
“堅持制造業當家,我們將有序實施制造業投資五年倍增計劃,推動企業加大力度布局科技產量高、基礎支撐作用大、正向外溢效應強的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孵化未來產業,不斷培育新的增長引擎。”廣東省國資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落實省委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部署,廣東正積極推動省屬企業打造海洋牧場建設“鏈主”,大力發展深海資源勘探船舶、海上風電、深海照明等海洋裝備,統籌推進海洋能源開發,積極發展海洋旅游,進一步在延伸海洋產業鏈上謀取新突破。
研發投入152億元、同比增長12.41%
去年,廣東省屬企業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筍:國星光電“一種全彩化發光器件及顯示模組”獲第24屆中國專利金獎,該獎項是我國專利發明領域最高科技獎項;由廣東能源集團科技研究院牽頭研發的“35kW單機/210kW示范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成果成功入選國家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廣東建工控股集團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履帶式自移動智能靜載檢測裝備成功下線……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去年,廣東出臺關于推進國有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實施意見。篩選20個項目納入省屬企業重點研發項目庫,全程跟蹤指導。
據悉,2023年,省屬企業研發經費持續增長,共投入152億元、同比增長12.41%,研發投入強度2.12%、同比提高0.05個百分點。此外,省屬企業與季華實驗室、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等建立合作,強力推進協同創新。
“為進一步強化資源共享,目前,廣東省國資委正加快建設‘粵企知’平臺,為省屬企業科技創新提供綜合服務。”該負責人透露。
著力實現利潤總額增速高于GDP增速
今年,廣東省屬企業著力推動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我們將加強經濟形勢分析研判,科學制定年度經營目標,著力實現資產規模快速增長,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速高于GDP增速,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等指標進一步提升,保持資產負債率總體平穩,國有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不斷提高。”該負責人表示。
特別是,聚焦服務“百千萬工程”這個“頭號工程”,廣東省屬企業將拿出“頭號力度”,積極助力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今年,廣東省屬企業將在六方面發力“百千萬工程”:打造“連通百千萬”,加快推進區域交通網絡建設,積極參與能源設施網絡建設,加快水資源配置網絡建設;打造“產業百千萬”,加大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有效投資,支持縣域產業經濟發展,參與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設;打造“綠美百千萬”,參與綠色生態、環境治理設施建設,加快重點領域節能減排;打造“特色百千萬”,培育布局鄉村特色產業,推動“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提升行動走深走實,持續開展國企駐鎮幫鎮扶村,深入開展老區蘇區幫扶;打造“消費百千萬”,組織開展幫扶產品定向采購,依托國資電商平臺拓寬消費幫扶銷售渠道,開展網絡直播帶貨激發消費幫扶新動能;打造“金融百千萬”,加快組建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基金,助推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發揮產業基金補鏈強鏈作用,打造具備競爭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