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一頭連著廣大職工的基本權益,另一頭連著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近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總工會、廣東省工商聯、廣東省企聯五家單位聯合簽署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共同推動構建更廣覆蓋、更全方位、更多層次的和諧勞動關系新機制。
新時期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需要形成黨政、群團、企業和社會等各方合力的工作格局。《意見》包括保護職工合法權益、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勞動爭議案件訴源治理和實質性化解等五個方面,要求充分發揮各方主體信息互通、職能互補、能力共升的優勢,通過建立聯席會議、信息共享、重大事項會商、應急聯動、共同調研培訓、聯合宣傳等六大協作機制,打造企業與職工的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意見》強調,要妥善處理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由于企業架構、經營方式調整、資源整合等所導致的勞動糾紛,依法平衡人才合理流動與商業秘密保護之間的關系,全力維護創新企業市場交易安全和創新人才正當就業、創業權益,依法同等保護勞動者與企業的合法權益,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支持廣東企業從傳統生產力到新質生產力的轉型升級。同時,要積極做好企業“法治體檢”,推動企業建立、完善規范的用工管理制度以及企業內部申訴協商機制,不斷鞏固新時代勞動關系雙方協商共事、合作共贏、發展共享的基礎,推動構建勞動關系和諧、社會繁榮安定的治理新格局。
《意見》要求全面貫徹省委實施“就業領域民生工程”的決策部署,加大對農民工、“三期”女職工、患病職工等特殊群體合法權益的保護,加快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超齡勞動者、靈活就業人員權益保障機制,進一步統一和完善涉新就業形態、競業限制、股權激勵、社會保險糾紛等勞動爭議裁審標準,引導企業與職工樹立“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難題共解決、困難共克服”的協商理念,營造共商共建共享和諧勞動關系的良好社會氛圍。
活動當天,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與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上線了勞動維權計算器,涵蓋了加班工資、年休假、經濟補償、工傷待遇、非法用工賠償、高溫津貼等七個維權場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只需通過手機登錄“粵省事”或“粵公正”微信小程序,點擊“勞動維權計算器”頁面進入后,輸入相關個案數據,可一鍵實時生成各項計算結果,為保障勞動權益提供參考,助力各方理性維權。
據了解,2023年,全省受理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案件87.9萬件,調解成功率達81.5%,仲裁結案率達98.1%;全省法院共審結勞動爭議案件5.8萬件,為務工人員追回欠薪22.3億元,訴前成功調解勞動爭議案件6萬件,訴前調解成功率達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