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城戰略咨詢發布了《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4》。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達到375家,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企業達70家(含云浮1家),占全國的18.7%。估值超過(含)1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企業達12家,粵港澳大灣區有5家,占全國的42%。
獨角獸企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根據國家有關界定標準,需滿足以下條件:企業成立年限不超過10年;獲得過專業投資機構的私募投資,且尚未上市;最近一輪融資的投后估值超過(含)10億美元(根據需要,可按融資完成當年平均匯率換算成人民幣或其他國家貨幣單位),且累計融資額超過(含)5000萬美元。
從此次發布的研究報告看,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企業整體估值達2697.5億美元。其中,估值超過(含)1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達5家,分別為SHEIN、微眾銀行、菜鳥網絡、廣汽埃安、貨拉拉。新晉獨角獸企業11家,占全國的15.3%。
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在深圳(36家)和廣州(25家),總量分列全國城市第3位、第4位;此外,香港4家、珠海3家,東莞、云浮各1家。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新晉獨角獸企業分布在4個城市,其中,深圳5家、廣州4家,香港、珠海各1家。
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企業分布于31個賽道,其中集成電路、新零售、創新藥賽道企業集聚程度最高,均擁有5家以上企業。11家新晉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于集成電路(2家)、創新藥(2家)、數字文娛(2家)、企業數字運營(1家)、機器人(1家)、智能飛行(1家)、智能硬件(1家)、金融科技(1家)8個賽道。
具體到城市,廣州新能源汽車相關賽道獨角獸企業集中涌現,2023年,廣州在汽車及出行服務相關賽道集聚8家獨角獸企業,占全市總量的32%,包括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自動駕駛、汽車服務、智能飛行等賽道。深圳智慧物流獨角獸企業持續領跑全國,2023年,智慧物流賽道共有4家獨角獸企業,其中2家為超級獨角獸企業。
近年來,大灣區多家獨角獸企業受到資本青睞,實現能級躍升。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3家獨角獸企業上市畢業,5家潛在獨角獸企業晉升為獨角獸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