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主題為“開放合作,共贏共享”的2024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博會”)在廣東省深圳市啟幕。本屆海博會展覽總面積達9.5萬平方米,分設館內與館外兩大展區,展會共有來自國內外的400多家海洋領域重點企業、機構和組織參展。
招商局、中國海油、中國交建、中集集團以及亨通、西門子、康士伯、海克斯康等涉海龍頭企業紛紛亮相,中美商會、中加海洋合作中心等中外合作機構積極參與。上海、廣西、海南等省區市踴躍組團出海,眾多海洋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型中小企業也借此舞臺尋找共贏機遇。
從深遠海大國重器“藍鯨1號”“維京龍號”“海葵一號”,到海上基建頂梁柱“太湖之星”“新海鱘”“津安1”,再到不斷刷新國內外紀錄的深海作業機器人、無人船艇、水上飛機、動力沖浪板、水下滑翔器、潛水推進器等,我國自主研發的海洋高端裝備紛紛登場亮相。
當日,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在海博會上發布了《2024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指數顯示,2023年中國海洋經濟回升向好,發展規模持續擴大,發展效益逐步恢復;2023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達到9.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0%。沿海地區人均海洋生產總值比上年名義增長6.0%。
海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金融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年中國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突破2000億元,海洋制造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超30%。31家涉海企業完成IPO上市,融資規模達342億元,金融資本市場活躍。
指數還顯示,2023年,我國國際航線集裝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長4.3%,顯示出較強的發展韌性。出口海船完工量占全球完工量比重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