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發布的廣東經濟半年報顯示,廣東經濟運行正逐步擺脫疫情影響,向常態化增長軌道回歸,經濟增長動能不斷優化。
上半年全省消費領域日漸回暖復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3萬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3個百分點。廣東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從去年同期的50.3%提高到54.7%。
另一方面,廣東外貿頂住外部市場需求低迷等多重不利因素沖擊,上半年出口規模首超2.5萬億元,新興市場進出口增長明顯,優質外資重大項目加速涌入。
與此同時,經濟增長由去年以工業推動為主,轉為服務業和工業共同推動。上半年,廣東工業投資增長23.2%,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由一季度的3.0個百分點提高至3.4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7.5%。
2023年已過半,下一步廣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力何在?從這些重點領域里,我們捕獲到了關乎未來走向的關鍵信號。
向市場要活力
疫情平穩轉段滿半年,廣東經濟循環和居民收入、消費等已出現積極好轉。
旅游景點人頭涌涌、商圈消費排起長龍、餐飲店熙熙攘攘……今年以來,全省各地餐飲業、旅游業興旺現象隨處可見,消費活力進一步釋放。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商品零售增長5.0%,餐飲收入增長28.8%。
值得注意的是,服務業較快增長,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業經營情況持續改善,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10.3%。
“最近正值暑假,餐廳客流量比之前大了,不少客人還帶著港澳口音?!鳖j記茶餐廳主理人聶郁偉趕上了這一波消費熱。頹記深圳分店剛開兩周,就迎來不少粵港澳大灣區的“好食之士”來打卡。開店7年時間,頹記在大灣區的商業地圖逐漸鋪開,目前已經在珠海開設了5家分店,深圳1家分店。
消費增長的背后離不開“錢袋子”的支撐。
上半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56元,同比名義增長4.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1%。居民消費意愿也進一步增強,上半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339元,同比增長3.9%。
但消費市場火熱的同時,CPI出現持續走低現象,也引發了對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擔憂。
上半年,廣東CPI同比上漲0.8%,漲幅比一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6月當月,CPI同比下降0.4%,漲幅比5月回落0.7個百分點。
“通貨緊縮是指經濟運行中出現物價總水平較大幅度且持續下降現象。從數據來看,廣東CPI雖然6月出現下降,但總體仍在上漲,并不符合通貨緊縮的條件?!眹医y計局中國經濟景氣中心特邀經濟學家、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田秋生指出。
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李志堅也認為,CPI受國際環境、能源價格、季節變化等因素影響,階段性低位不代表出現通縮跡象?!坝绊憙r格的關鍵因素是供求關系,供給和需求大體平衡是物價穩定的基礎。生產、需求之間恢復的不同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CPI價格的低位運行?!?/p>
消費是國民經濟循環中的重要環節,影響著整個國民經濟的大循環。如何減少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之間存在的“溫差”?
“要進一步擴大內需,關鍵還是要從供需兩端發力,增強經濟循環的內生動力?!崩钪緢员硎?,對于廣東而言,要通過穩企業、穩就業來穩定市場預期,必須把根本著力點放在發展和壯大實體經濟這個命脈上?!熬蜆I穩了,居民消費的底氣與信心就上來了?!?/p>
他建議,要推動企業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提高產品附加值,更好地提升消費意愿、推動消費升級。
向開放要紅利
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貿依存度超過60%的廣東,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更甚。
但經歷過2001年中國“入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和多年的國際貿易摩擦,廣東早已練就在復雜多變的國際風浪與市場競爭中立于潮頭的本領。
持續培育外貿新動能,釋放發展新潛力——
盡管外需疲軟,上半年全省出口仍再創歷史同期新高,首次突破2.5萬億元。在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謝寶劍看來,廣東外貿承壓而上,三個“新”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產品出口迎來爆發,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正成為出口的新增長點。新市場開拓可圈可點,上半年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7.4%,高出整體增速8.7個百分點。新業態發展方興未艾,前5個月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6倍,占全省外貿比重超過11%。
“開拓RCEP、‘一帶一路’等新市場,正為廣東傳統產業尤其是制造業‘提質換擋’創造更大空間,也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新天地?!敝x寶劍說。
持續優化外資結構,提升外資引進質量——
今年以來,外資重大項目中出現了越來越多“海外首個”:在惠州重金投資百億美元的美國??松梨?,又在大亞灣動工建設其在北美總部以外首個綜合性研發中心;韓國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廣州工廠竣工,這是其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基地。
從“世界工廠”到“創新中心”、從生產制造到前沿研發,越來越多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彰顯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正持續釋放更多紅利。前5個月,廣東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201.9億元、同比增長71%,占比27.8%,較去年同期提升11.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實際利用外資297.6億元、同比增長50.1%,占比提升至40.9%。
“粵歐兩地企業在新能源、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領域合作空間廣闊,可以共同推動創新、創造價值,為雙方可持續發展和開放型經濟增長作出貢獻?!敝袊鴼W盟商會華南分會副主席金路卡說。
向創新要效益
隨著市場需求逐步恢復,廣東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逐步壯大。
廣東省工信廳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3.2%,連續30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呈回升上揚態勢,特別是工業技術改造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而生產性需求增多,則帶動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助力經濟穩定運行。
今年上半年,廣東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其中貨運量增長3.6%,客運量增長68.5%,增速分別提高2.6個和20.1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6.9%,增速提高6.3個百分點。1—5月,廣東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9.3%。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7.6%。
但經濟恢復性增長的同時,我省仍面臨著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各種風險挑戰并存的局面。老辦法解決不了新問題,新情況必須探索新路徑。廣東選擇把握規律、把握主動,推動創新落到產業上、企業上、發展上,挖掘更大的發展潛力——
數字浪潮向前,推動廣東智造。截至今年5月,廣東累計推動2.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超過70萬家中小企業降本提質增效,成為首批2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區之一。
土地空間騰挪,提高資源效益。推動企業“工業上樓”,爭取更多的高質量、低成本、定制化的空間;實施“粵產粵優”畝均效益資源配置改革,“工改”如火如荼進行;大力推動產業有序轉移,支持珠三角各市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探索布局建設“飛地經濟”……
推進制度創新,優化發展環境。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記經營主體增長了160萬戶,“個轉企”超過8000戶。廣東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一網通辦”服務等,將企業注冊登記時間壓縮至0.58個工作日。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正是憑借著改革、開放、創新的澎湃動力,從一個相對落后的農業省崛起成為第一經濟大省。今時今日,廣東唯有著力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才能在高質量發展中闖出一條新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