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相交,暖意襲人。千年商都,萬商云集。
5月5日閉幕的第13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刷新多項紀錄:首次啟用新展館、總展覽面積從118萬平方米增至150萬平方米、展位數量從6萬個增至近7萬個、線下參展企業從2.5萬家增至近3.5萬家、新參展企業超過9000家、累計進館人流量超290萬人次……
堅定擴大開放的中國,為不確定的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廣交會促進了各國人民間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共贏,也見證著更加開放的中國。”阿聯酋LULU國際集團全球營銷總監萊達古瑪感慨道。
以本屆廣交會為鏡透視國際貿易新發展,競逐新賽道、打開新窗口、發力新業態的趨勢鮮明。展會現場出口成交216.9億美元,好于預期;4月15日至5月4日,線上出口成交34.2億美元。
“中國的外貿正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認為,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要為全國外貿大局促穩提質注入信心和動能,在原有的外貿高基數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數字貿易、服務貿易,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和更高水平開放。
競逐新賽道??
“廣東企業用‘新’闖世界”
科幻電影中的自動駕駛飛行器、動作整齊流暢的機器人、童趣與科技深度融合的玩具、極具個性的適老化產品、五彩斑斕的時裝秀……走進15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展館,穿過15天展期的忙碌時光,多少采購商在這里“迷了眼”。
“臨走時,行李箱裝滿了產品手冊。”最讓俄羅斯采購商埃琳娜·維托羅娃印象深刻的,是廣東嘉騰機器人展位上搬運貨物的AGV(自動導向車),“這些新型機器人、機械手臂先進又高級,希望能把它們引進到俄羅斯工廠,幫助我們提高效率。”
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首次展示,高端化、智能化、定制化、品牌化和綠色低碳產品深受全球采購商青睞,凸顯中國制造正在不斷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展現了中國外貿的韌性和活力。
新品創造新機。本屆廣交會線下參展企業3.5萬家,其中品牌企業2000多家,加上擁有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優質企業共計約5700家,優質特色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參展企業累計上傳展品307萬件,其中新產品超80萬件,智能產品約13萬件,綠色低碳產品約50萬件,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超26萬件。同時,舉辦新品首發首展首秀活動約300場。
廣東共組織超過6700家企業線下參展,展位數超過1.4萬個,涵蓋廣交會設置的全部16個大類,眾多“全球首發、廣交會首展”的新品集中亮相。
新設的工業自動化與智能制造展區內,億航智能首次同時展出三架216系列自動駕駛飛行器,引來采購商排隊“試駕”。在該公司副總裁賀天星看來,廣交會助力企業繼續拓展全球飛行版圖,向世界展示廣東的科技創新實力,推廣“廣東智造”。
“非洲市場整體消費力提升,增長迅速,四軸飛行器等中高端產品在當地很受歡迎。”驊威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外貿經理張煜偉說,除了深耕已久的歐美市場,目前正大力開拓非洲市場,本屆廣交會上,其積木、遙控汽車等中高端產品備受關注。
手握“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功能、新外觀”,帶著“三自三高”(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及高效)產品,廣東企業用“新”闖世界。
“參展20年了,從國外客戶要求我們怎么做產品,到我們為國外客戶提供自主研發、全新設計的自產自銷優質產品,一路走來不容易。”廣州米格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鄧仲勛感慨道。
從加工制造向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全產業鏈延伸,歷經國際市場沉浮、深度參與全球競合的廣東企業,從未停下轉型創新的腳步,始終走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
本屆廣交會緊貼市場熱點,增設6個新題材,包括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孕嬰童用品3個新展區,以及智慧生活、“銀發經濟”、檢測和防護用品3個新專區。
隨著市場變化,企業不斷研究新技術、競逐新賽道。在“銀發經濟”新專區,廣東金海納實業有限公司加大了對適老產品的研發制造,在原材料的優化、工藝流程的改進、產品測試和質量控制方面不斷提升。
“現在已經有不少采購商現場簽了單,還約定展會結束后去工廠參觀。”金海納相關負責人說,后續將開發更多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輔助性以及康復治療產品,投身大健康“藍海”。
打開新窗口??
“往世界去,也到中國來”
“越是全球經濟困難的時候,越要走出來多看看。廣交會,就是要廣交朋友。”首次參展的廣東啟現智能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郭鑒豪特意在展位擺上工夫茶具,與印度、法國、俄羅斯等多國采購商一邊品茶、一邊聊生意。
往世界去——促成外貿訂單、開拓國際市場、深化投資合作,這不僅僅是郭鑒豪的心愿,更是3.5萬家參展企業的目標。不少企業驚喜地發現,參展成效和收獲遠超預期。
“以前是以采購商的身份參加廣交會,現在不僅作為參展商參展,還登上了時尚秀場,感覺像做夢一樣。”廣東金億裕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偉斌喜獲“豐收”。僅在時尚秀場亮相的一天里,他拿到了200多個客戶聯系方式,其中超過三成是境外采購商,現場寄樣、有望跟進合作的客戶超過40個。
在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和產業集群展示區,吉林省遼源市的邦興襪業有限公司是當地組團參展的10家企業之一。“參展第一天接洽的外商,趕上以往10年的數量。訂單大量增加,我們擴規模、擴產能的信心更足了。”邦興襪業總經理楊寶順說,部分采購商已敲定時間,計劃到工廠實地考察。
瞄準新市場,尋覓新“藍海”。面對國際貿易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難題,越來越多企業希望深入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市場,搶抓RCEP發展機遇。
“RCEP、‘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是品牌‘出海’的重要目的地。”廣東杜尼智能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元源說,來自韓國、阿根廷、阿聯酋的采購商看中了公司最新研發的無人駕駛觀光車、智能消毒機器人等多款產品,當場拍板,簽約成為當地市場總代理。
到中國來——廣交會“搭臺唱戲”,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讓中國大市場轉變為世界大機遇。
廣交會為全球采購商搭建了與企業交流的平臺,是一個“不去不行”的地方。截至5月4日,來自229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采購商線上線下參會,其中線下參會的境外采購商129006人,來自213個國家和地區;線上參會境外采購商390574人。
“過去20多年,每一屆廣交會我們都有參加,從來沒有失望過。我們總能在這里找到好的、感興趣的產品,并與中國的合作伙伴建立更深更好的聯系。”西班牙Taurus集團總裁瓊·巴薩加納說。
本屆廣交會首次在三個展期均設立進口展。進口展區從原來的2萬平方米擴大至3萬平方米,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508家企業參展,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占73%,實現境內外企業同臺展示、融合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越來越多馬來西亞特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這次有47家馬來西亞企業參展。”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公會全國總會長陳芳心說,希望不僅開拓中國市場,也期待與廣東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方面加強合作。
發力新業態??
“這是貿易數字化最好的應用場景之一”
本屆廣交會上,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城展示的數字化平臺讓客商驚嘆:點開綠色環保數碼印花數字化產業平臺,有數萬種花型的“花庫”供選擇,實現低成本快速集采;在“衣針衣線”智能制衣管理平臺,可實現數據、車間和人工的共享。
“借助‘中國第一展’這個面向世界的舞臺,我們不僅要搶訂單,還要將全產業鏈一體化、數字化智能制造平臺的招牌亮出來。”談起“數字化”,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城董事長胡智盛希望借力廣交會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推動園區企業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數據閉環。
貿易數字化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貿易有機融合的時代產物,正為全球企業帶來新一輪廣闊機遇。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廣東省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萬億元,居全國第一。
“中國有大量的中小企業參與到國際貿易中。這其中,中國高度發達的運輸網絡和以電商平臺構建的虛擬網絡,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洪俊杰認為,貿易數字化不僅是對貿易全鏈條的數字化賦能,也推動了外貿主體的數字化轉型,能夠創造新的貿易業態和貿易模式,實現降本提質增效。
走訪廣交會,許多企業、園區已經開始布局,對貿易各環節進行數字化改造,推動傳統貿易效率提升。
一位天津參展商的“行程”頗具代表性:白天堅守展位,“主攻”線下參展的采購商;深夜打開直播,與未能到場的境外采購商“云上”洽談,敲定技術、生產和物流等細節。
作為我國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首次全面恢復線下舉辦的廣交會,線上線下聯動成為新特色。線上平臺共優化141項功能,累計訪問量3061萬次,訪客數773萬人,境外占比超過八成;參展企業店鋪累計訪問量超440萬次,其中出口展參展企業店鋪累計訪問量約437萬次,進口展參展企業店鋪累計訪問量3.4萬次;參展企業累計連線展示6127場次。
一些現場參會的采購商也意猶未盡,展期期間來不及逛完所有攤位,還將在展會結束后繼續線上比價詢盤。
“廣交會是貿易數字化的一個最好應用場景。我們通過廣交會數字化平臺,支持企業線上推介、供采對接,實現線上線下信息共享。”商務部黨組副書記、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