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消息,自去年10月海關總署《推動加工貿易持續高質量發展改革實施方案》實施以來,惠及全省超7000家加工貿易企業,減少經營成本逾4244.34萬元,節省資金占用4.47億元,在助企減負增效、穩定市場預期、穩住外貿基本盤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助力廣東加工貿易持續高質量發展。今年前2月,廣東加工貿易進出口2723億元,增長1.1%。據介紹,方案推出單耗管理改革等16條改革措施,解決企業訴求集中的問題。廣東省內海關聯合各地地方政府、商務部門,召開政策宣講會63場、關企座談會107場,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163次,幫助企業用足用好改革政策紅利。
去年5月20日以來,黃埔海關率先在全國開展單耗參數化管理模式改革試點工作,取消單耗標準剛性管理要求,建立更加貼近企業生產實際的單耗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加工貿易企業運行成本,目前已有17家企業受惠,涉及貨值超過2200萬元,預計每年為企業節省運營成本約210萬元,節省通關時間超過130小時。
目前,改革試點已擴大至廣州、深圳、汕頭、江門、拱北海關,已有22家企業參與試點,400多項成品按實際單耗辦理手續,有效保障了企業生產供應穩定。
為落實“拓展企業集團加工貿易監管模式適用范圍”改革,廣東省內海關積極引導新能源、信息技術等國家鼓勵行業中非失信企業作為牽頭企業參與,幫助企業實現集團內企業資源共享、產能互補、要素流通。該項政策2023年共為企業節省保證金15.63億元、物流報關等費用3861.71萬元。
同時,“放寬深加工結轉集中申報時限”便于企業開展上下游的原材料和半成品配送,有利于壓縮生產原料的配送時間,降低運營成品,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截至今年2月,省內海關共辦理深加工結轉集中申報7.82萬票,貨值302.94億元,3729家加工貿易企業受惠。
此外,海關還試點“保稅+ERP”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其中,深圳海關對接企業ERP數據,實施“多手段、少手續”的隱形監管和“低干預、高效能”精準監管,覆蓋關區106家加工貿易、保稅物流、保稅維修企業。在加工貿易料件串換、單耗備案等11個需要企業事前申請的業務場景,實施企業首次報備后免除其后續辦理的逐批報備手續,每月可免除企業計劃性報備數據220萬條,降低企業人工、運營以及合規管理成本約400萬元。對保稅貨物耗用、處置全過程智能追溯,企業賬冊設立、變更和報核準備時間壓縮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