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省財政廳最新消息,我省充分發揮國際財金交流合作平臺作用,積極引入世界銀行貸款支持廣東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該項目已投資9.63億元人民幣用于建設環境友好型種植業及牲畜廢棄物治理。其中,世界銀行貸款資金7745萬美元、全球環境基金贈款510萬美元,合計約5.26億元人民幣。
“目前該項目已順利完工,成效顯著,我們從籌集資金、發放補貼、完善治理三方面,助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的綠色低碳農業,為國內外提供了有益的示范。”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說。
首先,廣東積極開拓籌集資金渠道,一方面引進世界銀行長期低息優惠貸款,項目貸款期長達25年,當前利率低至約1%;另一方面還為項目安排配套資金,并通過“補貼+農技指導”的方式,有效吸引了當地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資金、資源的投入。目前,該項目已帶動超過1.32萬名貧困戶脫貧,累計培訓農戶38萬人次。
同時,我省還創新機制發放補貼,通過建立以信息化為載體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補償機制,利用非現金補貼和全面記錄農戶各項信息的大數據等方式,有效破解分散農戶補貼發放難題,實現補助資金精準到位、透明可溯、安全高效。項目累計為農戶發放補貼1.6億元,有效促進了環保農資在項目區的推廣使用,項目區環境友好型農資覆蓋率達90%以上。此外,通過項目累計銷售環境友好型化肥、農藥及噴藥設備6億元,實現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目標,單位面積施用量減少30%,作物產量增長8%以上。
廣東還積極借鑒國外先進治污模式和經驗,采用化肥農藥減量、南方保護性耕作等高效的農業污染治理方式開展土壤養分管理、病蟲害綜合管理;建設能源環保型、能源生態型養殖場廢棄物管理設施等示范破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難題。接下來,廣東將持續深化與國際金融組織的合作,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