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一直是我國深度參與國際貿易和產業分工的重要省份,具有參與國際大循環的良好基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在新發展格局中,廣東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等五個方面優勢明顯,“十四五”期間應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標準、規則銜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等方面重點突破,實現產業鏈的高級化、現代化,加快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
角色重要
深度對接國家戰略
南方日報:您作為參與《規劃綱要》制定并提出咨詢建議的專家之一,如何評價五年發展規劃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對《規劃綱要》有何評價?
陳文玲:五年發展規劃是一個在原有發展基礎上不斷超越的進程,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治理的重要手段。隨著一個個五年計劃、五年規劃的實施,我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貨物貿易總量、制造業總值世界第一,正在邁向金融大國、創新大國,而且我們的創新不是為了超越別人,是為了超越自己。
《規劃綱要》的質量很高,充分體現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數字化、鄉村振興等重要領域都予以充分強調并做出全面具體的部署,對廣東推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對其它省份謀劃“十四五”發展也具有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南方日報:廣東連續32年位居全國第一經濟大省,2020年GDP率先突破11萬億元,在遭受疫情沖擊后實現與全國同步的經濟復蘇。在“十四五”期間,廣東將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陳文玲: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一直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走在最前沿,在經濟總量、貿易總量、稅收總量、創新能力等方面始終走在全國前列,部分領域甚至處于世界前列。
面向“十四五”,廣東提出了更高的發展目標,包括經濟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綠色生態體系,特別是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廣東可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正如《規劃綱要》中提到的,廣東也將著眼于與其他國家重大戰略布局相銜接,這個思路非常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在對接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黃河流域、海南自貿港等國家戰略方面,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交往中,廣東都具有顯著優勢,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
優勢明顯
五個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南方日報: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您認為廣東有何優勢?
陳文玲: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一直是我國深度參與國際貿易和產業分工的重要省份,具有參與國際大循環的良好基礎。廣東外貿曾占到全國的60%以上,隨著全國各地陸續擴大開放,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廣東至今仍然是第一外貿大省,對全國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帶動能力。廣東絕大部分企業,既做國際市場,也做國內市場,對雙循環的理解,對去除雙循環堵點的方法,都有豐富經驗。
廣東的發展優勢突出體現在五個方面:廣東構建了現代產業體系,“十四五”期間廣東產業體系將更加現代化,產業鏈更加高級化;廣東已經構建了相對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市場的成熟度和市場運行機制的健全程度走在全國前列;廣東構建了現代流通體系,比如已經舉辦了129屆廣交會,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影響,加上以中小企業為主、數量龐大的市場主體,擁有了很強的市場流通能力,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上也走在前列;構建了綠色生態體系,廣東作為全國經濟體量最大的省份,“十三五”末的森林覆蓋率就已經達到58.62%,到2025年還會進一步提升,這非常了不起,從生態修復到綠道建設、城市的綠色生態,使得廣東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成績突出;廣東在現代社會治理體系方面做出很多獨特探索,包括社區建設、社區管理、各級聽證制度等等。
南方日報:對廣東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有何建議?
陳文玲:廣東在“十四五”期間,可以博采眾長,把全國各地區重要發展戰略的思路,特別是具有原創性的制度設計、新的改革開放舉措,大膽借鑒,為廣東所用。
廣東還可以依托培育建設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揮在產業創新上的優勢,與其它區域加強協同,形成產業鏈的互補、重構和升級,一方面避免產業的重復建設和盲目競爭,另一方面發揮不同區域的各自優勢,在國內大循環中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實現產業鏈的高級化、現代化。在這些方面,廣東都可以大有作為。
動能提升
以最優制度推動原始創新
南方日報:在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中,廣東提出打造規則銜接示范地、內外循環鏈接地、科技產業創新策源地、高端要素集聚地、安全發展支撐地。未來會遇到哪些挑戰?廣東如何應對?
陳文玲:第一個挑戰是如何加快推進標準、規則銜接。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國際一流灣區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國兩制”,它涉及到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三種法律制度,如何推動規則、標準的對接將是一個重要考驗,也只有做到這一點,人流、物流、信息流、資本流才能順暢地流通,粵港澳三地優勢才能互補。
第二個挑戰是如何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廣東要成為創新的高地、人才的高地、知識的高地,就要承擔這樣的歷史重任。例如,在產業創新方面,若干企業通過市場供需匹配形成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的升級發展,需要一批具有相當研發能力的企業群體和具備相應產業服務能力的企業群體,這就要求廣東在創新機制上有新突破。
第三個挑戰是如何創造一流水準的現代營商環境。香港在很多營商環境的國際評比中都位居世界前5位,廣東要積極借鑒香港經驗,加大改革力度,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具有同等高水平的一體化的現代營商環境,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營商環境的粵港澳大灣區。
第四個挑戰是如何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近年來,廣東在這方面一直在大力推進,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等,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的發展差距呈現縮小趨勢,下一步應該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輻射帶動,形成更高水平的比較優勢疊加效應。